黄仕琼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是治理为官不为、为官乱为,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一剂良方。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新修订的《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引发社会极大关注。《规定》总结吸收了近年来干部队伍建设新鲜经验,凸显出党中央建设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坚定决心。
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本应是干部队伍的常态。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重点难点是解决能下问题。一些领导干部对下的抵触和不理解,仔细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无面子论”。受“官本位”思想影响,他们形成了“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的错误观念,片面把上当成一种追求,觉得下是丢面子。二是“苦劳论”。有的在某个工作岗位干得久了,自认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让下了,则觉得不通情理、不近人情。三是“无前途论”。有的觉得下了之后等于被“一棍子打死”,没有了前途。这些看法和认识,都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具体而言,“无面子论”实质上是把个人荣辱得失看得比党和国家利益还重。《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领导干部要切实把能上能下看成是岗位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事业的需要,不能上就欣欣然、下则戚戚焉。要用政治坚定、实干担当、作风优良的“过硬里子”赢得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最大面子”。
“苦劳论”也站不住脚。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是催人奋进的伟大时代,我们所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苦守摊子”“出工不出力”、庸懒散躺、推拖绕躲,与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的要求格格不入。“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才是正确的奋斗观,否则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不负责任。党中央决定修订《规定》,就是要以高标准严要求锻造堪当时代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领导干部要有“有为才有位,不为就让位”的担当,迈开步子、蹚出路子、挑好担子,真正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无前途论”更是荒谬。无论职位高低、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为党和人民服务,都要发光发热。如果因为下而终日怨天尤人、满腹牢骚,则可能蹉跎岁月,甚至输了人生。《规定》写得很明白,根据工作需要,对认真汲取教训、积极努力工作,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突出且经考察符合任职条件的,可以进一步使用、晋升职级或者提拔职务,这无疑释放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积极信号,鼓励下者“下仍可为”“下仍有为”。
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规定》精神,充分认识到推进能上能下的重要性、必要性,破除“无面子论”“苦劳论”“无前途论”等认识误区,正确看待进退留转,树立正确的“上下观”,做到上不骄、下不馁,以观念更新促工作创新,在开拓进取中求突破谋跨越,更好地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不在人生道路上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