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踔厉奋发启新程 笃行不怠向未来

——南昌师范学院十年高质量改革发展纪实
校园全景
南昌师范学院师生主编、主导、主演的“金色赣鄱”江西彩车展演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

  站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回望南昌师范学院70年艰辛而富有成效的发展历程,全校师生信心满满、干劲十足。十年来,南昌师范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守“立师德、铸师魂、正师风、强师能”的价值追求,立足“以师为主、根植地方、突出应用”的办学传统,秉承“厚德修身、博学育人”的校训,孕育“红色初心、砥砺创新”的办学精神,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质量为根本”的办学理念,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培育并形成“五青思政、四位一体、三方协同”的“543”办学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迎接教育部专家对江西教育学院的改制评议,2013年更名为南昌师范学院,2014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2年成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立项重点建设单位。当前,全校师生正坚定地朝着党的二十大擘画的宏伟蓝图团结奋斗。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坚持统筹规模、结构、效益和质量,着力在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强师资队伍上下功夫,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适度扩大办学规模。坚持系统观念,多措并举争取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招生计划,优化调整本、专科学生结构,形成以师范教育为主体、以教育培训为优势、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的办学定位和格局。传承和弘扬教育培训优势与特色,服务基础教育、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加强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实训场地、信息化平台等条件建设,提高教育培训管理服务水平。十年来,共培养全日制学生18600余人,与闽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项目再上新台阶。

  强化专业课程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高度重视专业课程建设,持续推进专业建设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开设跨学科专业交叉课程,促进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科学技术教育的融合,探索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交叉人才培养路径。现有28个本科专业,涵盖教育、艺术、管理、理、文、工、法7个学科门类,摄影本科专业在应用型高校领域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学前教育、音乐学、英语3个专业顺利通过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学前教育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被确定为江西省“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和商务英语3个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持续优化产出导向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师范生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全面加强通识课程建设,形成文化素质教育、新生研讨、专业拓展、创新创业四大板块课程体系。坚持以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为引领,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在线课程建设,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十年来,先后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共200余项。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870余项,其中全国性奖项866项(全国性一等奖179项)。2021年,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聘请中科院欧阳自远院士等荣誉(客座、兼职)教授100余人,柔性引进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马润林等教授作为学科领军人才。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新增国家级学科领军人才2人,新增江西省“双千计划”、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江西省高层次高技能领军人才等省级人才工程入选者15人;支持70余名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30余名教师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开展高访进修;每年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评定“双师双能型”教师290余人,获批一批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金牌教授。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学研究能力持续增强

  坚持以成果为导向、平台为依托、项目为抓手,激励广大师生奋发图强,科学研究能力持续增强。

  推进学科建设。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制定“十四五”学科发展规划,重点建设教师教育类、文旅融合类、信息技术类、生化与食育类学科专业群。建有一批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省级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举办“进一步提高党建学科建设科学化水平”座谈会,其成果在《江西日报》刊发。共主办四届江西省学前教育高峰论坛。举办江西省首届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党建工作论坛。加大“申硕”工作推进力度,被列为江西省“十四五”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建设单位,力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艺术、生物与医药等4个学科申报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支持旅游管理、中国语言文学等2个学科申报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搭建研究平台。深耕基础教育,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战略发展需求,新增省级科研创新平台7个,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家禽分子育种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国食品安全报共建食育基地,共同发起成立江西省食育学会,与江西省营养学会共建江西省国民营养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5个新型研究机构;成立南昌市教育大数据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同方知网在校设立中国知网科教发展战略研究院。江西省研学旅行研究会、江西省心理卫生协会、江西省谱牒协会、江西省公共管理学会、江西省旅游文化研究会、江西研学旅行研究会、江西省高等学校摄影学会、江西省食育学会等一批省一级学会,以及江西省教育学会中学校长研究会、小学校长研究会、幼儿园园长研究会设在学校。重点打造教师教育、旅游规划等2个创新服务团队。

  促进成果转化。以科技成果创新性、贡献度为重点,建立成果转化项目库。建立和完善科研人员劳动价值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事业单位开展研发服务、承接省内外企事业单位研发项目。学校教师获国家级基金项目立项近40项,获省级优秀成果奖23项;获批纵向科研项目813项,横向合作项目224项,研发总经费过亿元。发表论文1726篇(其中SCI、SSCI、CSCD、CSSCI收录论文638篇);出版学术著作139部;授权专利175项;获省级哲学社科和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1项;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国家级项目立项85项、省级项目396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7项。连续七年出版《教育蓝皮书——江西省基础教育发展报告》。食育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承接全省56个县(市、区)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等方面的第三方评估,编撰《学校食品安全与管理指南》《食育概论》,录制《食育微课程》在全省中小学线上教学平台使用。学校与江西省食育学会、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制定《江西省食育普及三年行动计划》,与省市场监管局合作开展食育标准化建设。在《人民日报》《江西日报》等媒体刊发食育相关理论文章。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强化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建设,推进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从国家层面推进饮食教育提升全民体质》一文被《人民日报》采用,承接省委、省政府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实施意见的起草任务,江西旅游产业升级中心的智库成果、书院文化研究成果等获中央和省领导肯定性批示,有关“双减”政策落实的调研报告入选省政协会议提案。加强江西书院文化、谱牒文化、旅游文化、民间舞蹈、艺术创意、嗓音保护等领域的研究、传承与创新,推动赣鄱文化中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古色文化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现现代文明和城市精神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国社会科学报》专版推介学校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和江右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成果。《南昌师范学院学报》开辟赣鄱文化研究专栏,办出地域特色,获评“全国教育院校优秀期刊”。

  坚持融入改革发展大局

  服务江西水平持续提高

  根植基础教育谋发展,扎根赣鄱大地办大学,情系江西老区育人才,积极探索校地协同育人机制、产学研用协同推进机制,融入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发展大局。

  产教融合深入发展。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协同推进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校地合作办公室、江西教育评估院等机构。承接并完成南昌经开区教育外包等项目,贯彻落实《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促进产业发展升级。积极争取横向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转化新突破,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主动上门对接。与江西省农业农村厅、12个县(市、区)、江西省水生生物保护救助中心等签订科技服务类项目10余项。

  社会服务量质齐升。聚焦全面建设“六个江西”,主动融入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承担教育部国培示范项目及省培、委培、援培项目,培训学员遍布全国各地。十年来,累计承担国培项目319期,集中培训中小学教师、校长4.3万余人次;承担省培项目190余期,集中培训校长、教育行政干部近3万人次。承担委培项目67期,集中培训校长、教育行政干部近4200人次。承担援培项目7期,集中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近300人次。累计远程培训全省中小学教师、全省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干部238万余人次。先后选派驻村工作队到吉水县水田乡孔巷村、桑园村,八都镇院背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深入开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与南昌经开区合作创办南昌师范学院附属麦园小学、附属鹤琴之声幼儿园。

  开放办学活力迸发。具有国(境)外学位的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学校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学历教育项目数等2项指标列入2019年全省本科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排行榜。与爱尔兰公共管理学院、美国默西学院、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等开展合作交流,组织师生赴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印度尼西亚乌达雅纳大学交流学习,与南昌大学、印度尼西亚乌达雅纳大学共建旅游孔子学院,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提升学校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应邀赴日本九州产业大学和韩国牧园大学开展合作交流访问,深入洽谈并签订合作协议;赴乌克兰、白俄罗斯参加江西省高校第二届海外教育展,签订友好合作交流协议。师生应邀参加巴基斯坦纪念独立70周年庆祝活动,赴印度尼西亚开展文化交流巡演。

  坚持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治理现代化持续推进

  持续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坚持高质量党建引领,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完善办学治校制度。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修订完善学校党委会议事规则,健全完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校党委坚决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持续推进依法治校,构建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加强制度“立改废释”工作。十年来,制订和修订各类规章制度300多项,涉及党的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为依法治校、有序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设立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师委员会等,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团学代表大会等,明晰内部各项权力之间的关系。适时调整校内机构设置,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逐步优化内部管理体制。在全省高校首批成立党委审计委员会,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明确内部管理程序,理顺内部治理机制。制定规章制度及办事流程,明确责权利,探索建立二级管理机制,实行业绩导向考核办法,确保校内机构按章运行,履职尽责。

  提升管理服务效能。建立完善用人机制,内设机构定编定岗定责,采取编制内用工、人事代理用工和劳务派遣等多种用工方式。实行绩效考核,树立正确业绩观。逐步形成以“职称评审、岗位聘用”为牵引、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以“目标考核、分类管理”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考核制度,是江西省教育评价改革工作第一批试点单位。建立完善OA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教学及管理的支撑作用。

  不断扩大办学影响。获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中国科普联盟科普基地校、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国际创新创业博览会年度双创示范奖等国家级平台和项目。获江西省文明校园、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江西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优秀学校和先进单位,连续九年获江西省综治先进单位。2019年,由学校师生主编、主导、主演的“金色赣鄱”江西彩车展演代表江西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盛典,荣获庆祝大会群众游行地方彩车最高奖项“华美奖”。“一线生鸡 金凤筑梦”大学生扶贫助农创新创业项目,作为江西高校唯一项目亮相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得到有关部委领导的肯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智库成果受到有关省领导肯定,有关办学成果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社客户端、教育部官网、《江西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基层党组织基础持续夯实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校党委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大力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建设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逐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组织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

  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选拔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推进干部专业化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新时代赣鄱先锋、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并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作交流发言。连续多年获评国家级“三下乡”优秀服务团队,开展线上线下主题团日活动,举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青风学堂团支部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

  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特色。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管好课堂、讲座、论坛、出版物等阵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让思想政治工作像阳光和空气一样浸润学生心田。倾力打造由“青蓝讲坛、青风学堂、青雨润堂、青烛讲堂、青影艺堂”构建的“五青”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获评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相关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在全省高校“红色走读”活动中蝉联全省第一,江西省红色文化宣讲基地设在学校,相关工作得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央第六指导组、教育部及有关部门、社会各界高度认可。青风学堂先后创演“传承红色基因”主题系列故事会16个,其中《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红军班长马奕夫》等原创红色故事亮相央视。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主基调,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突出政治监督,构建廉政风险防控和监督问责体系,强化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的监管,筑牢织密全校域监督体系。扎实开展政治谈话,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持续整治师生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新目标赋予新使命,催人奋进;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任重道远。面向未来,南昌师范学院全体师生满怀豪情壮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四个服务”时代使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而奋斗,为服务江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版文图由南昌师范学院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南昌师范学院十年高质量改革发展纪实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95周年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9版:赣州新闻
   第10版:要闻
   第11版:资讯
   第12版:“赣”出新答卷
踔厉奋发启新程 笃行不怠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