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30日傍晚结束。巴西高等选举法院随后公布的计票结果显示,劳工党候选人、前总统卢拉以微弱优势险胜自由党候选人、现任总统博索纳罗,当选下一任总统。按照日程,卢拉将于2023年1月1日宣誓就职。
巴西当选总统卢拉30日晚在胜选讲话中表示,巴西社会各派应该放下对彼此的敌意,重新携手开始巴西经济、社会和制度建设。卢拉说,新政府的首要任务将是解决巴西民众的饥饿问题,为国内贫困人口提供更多财政支持。
在外交方面,卢拉表示,巴西将“重归世界舞台”,构建一个“可信的、有规划的、稳定的巴西”,让国际投资者重拾信心。巴西愿意与国际社会合作,继续强化对亚马孙雨林的保护。“我们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与自然为敌。”
胜选原因
本届巴西大选角逐空前激烈。巴西媒体和政治观察家普遍认为,博索纳罗任上积累了不少治理问题,而卢拉的竞选主张切中时弊,这是卢拉最终胜选的重要原因。
自2019年1月上台执政以来,博索纳罗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政绩乏善可陈。巴西新冠疫情一度失控,死亡病例数高居全球第二;2021年通胀率达10.06%,创造6年来最高年增幅;2020年平均失业率达13.5%,为2012年以来最高;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恶化,大选年暴力事件频发。
上述问题在巴西社会积累了不少不满情绪,客观上有利于站在政府对立面的左翼阵营。代表左翼的卢拉有丰富的从政经历和国家治理经验,在竞选纲领中“对症下药”,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张,赢得了巴西社会特别是中下层民众广泛认可,中下阶层成为卢拉赢得大选的基本盘。
此外,卢拉任总统时外交表现成熟,在国际上多受认可,较博索纳罗优势明显。
政策取向
巴西舆论认为,未来的卢拉政府将是一个以民生为中心、务实温和的左翼政府。卢拉提出的新一届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团结大多数党派和民众重塑巴西。
民生上,卢拉秉持向中下阶层倾斜的政策取向,注重保障人民温饱、健康、教育和就业权利,重视社会公共事务,致力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平等化。
经济上,卢拉认为当务之急是缓解通货膨胀,改善营商环境,尽快实现经济复苏。同时,他高度重视“再工业化”,希望巴西实现向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的转型。有分析指出,虽然卢拉在竞选过程中多次抨击新自由主义经济路线,但卢拉对新自由主义经济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市场竞争较为包容,体现出务实、灵活的态度。
外交上,卢拉或将改变博索纳罗政府带有保守色彩的对外政策倾向,推动加强拉美地区合作机制,深化与金砖国家合作,推动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模式,为高度外向型的巴西经济营造一个稳定良好的外部环境。
卢拉曾多次访华,目睹了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关注到中国在科教兴国、脱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巨大成就,经常公开称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近年来,劳工党保持了与中国共产党的党际交往,多名劳工党领导人访问中国。卢拉近期表示,希望能够再次访华,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奥秘。这些友好姿态也让未来的中巴关系值得期待。
(综合新华社10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