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召开以来,江西理工大学主动对接、积极参与,并于2021年和2022年成为协办高校之一主持稀土分论坛,标志着学校全面迈出产学研用国际合作步伐。
作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江西理工大学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坚持开放办学,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稳步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聚焦“一带一路”倡议
助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
2015年,江西理工大学获国家批准与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至今,已建设校内外教学点11个,注册学员2716人次,汉语考试HSK考生5393人次,组织文化推广活动81场次,累计受众达4万人次。
2017年,江西理工大学获批与旁遮普大学合作举办“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为全省首个境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由三峡南亚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全额奖学金,通过订单委托培养模式,储备一定数量的电力运行属地化人才。毕业后,这些学生将成为助推“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中坚力量。
下一步,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将加大与旁遮普大学各院系合作力度,扩大中文教学规模,让更多巴基斯坦青年有机会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同时,加强与江西理工大学全面合作,深入开展“2+2”项目、联合申报“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以及共同组织国际研讨会等活动,让巴基斯坦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丰富中巴友谊人文交流内涵。
聚焦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打造江西省海外引智高地
为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落实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南昌)要求,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9年,江西理工大学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合作成立中乌新材料(江西)研究院(以下简称“中乌研究院”)。中乌研究院重点围绕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培训等内容,依托江西资源与产业优势,在新能源电池、稀土磁性材料、铜加工、硬质合金涂层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着力推进联合科研攻关及技术成果转移转化。
目前,中乌研究院成功获批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项目。其中,研发的各向异性稀土永磁材料制备设备,参加2021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并成为会议正式签约的两个项目之一。学校依托江西先进铜产业研究院及中乌研究院,深入鹰潭市铜加工企业一线,推动乌克兰铜熔炼毛细吹排技术等有色金属加工行业成熟技术成果转化落地;与乌克兰专家联合开展纳米磁晶各向异性技术攻关,实现规模化生产,极大提升稀土永磁材料矫顽力等综合性能。
同时,学校与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共建国际创新研究院,先后引进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院士团队、西安交通大学院士团队等国际国内研究人员。国际创新研究院联合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打造国际化人才创新平台,吸引多个优秀科研团队入驻,实现资源、能源、环境、材料等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打造以煤炭、生物质、有机废弃物超临界水制氢为核心的颠覆性能源技术创新链、以氢能为核心的新型绿色短流程冶金与高性能材料技术创新链。
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
搭建国际人才培育平台
江西理工大学为中乌高校联盟成员学校,与俄罗斯等多所高校合作开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中外高校学分互认项目、本硕连读项目、师生交换项目和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项目等,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合作,让中外师生受益。2022年,学校获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中外双导师专项博硕士招生资格。
学校与俄罗斯阿穆尔共青城国立大学合作举办电子科学技术本科专业,项目从 2020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学生117人;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俄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专业优化和国际化,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国际化专业人才;与乌克兰敖德萨国立理工大学开展学分互认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在学校优势学科钨、铜、稀土等有色金属资源研究及敖德萨理工大学优势学科核电子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大学进行教师交流,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大学开展学生交流。
聚焦市场化产业需求
推进国际科研合作
江西理工大学拥有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稀有稀土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及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钨与稀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稀土产品检测与溯源)等一批与稀土学科领域紧密相关的国家级科研平台。
学校积极服务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形成了钨、铜、稀土、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四大特色和优势。学校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材料问题研究所、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通用与无机化学研究所、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物理机械研究所、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新能源电池、稀土新材料、铜加工、硬质合金等领域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就稀土技术、澳洲高效磨矿和高效细粒浮选技术等技术开展科研合作,承担了“用DENKA BLACK Li 导电剂提升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的合作研究”(日本)、谦比西铜矿“矿山采掘信息化”(赞比亚)、“含砷硫难处理金矿金提取工艺研究”(缅甸)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余项。
江西理工大学主要负责人表示,今后,学校将充分依托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平台,更加注重国际多元合作、国内对口合作,聚焦产业升级和核心科技,坚持创新驱动、开放交流,不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为国家教育对外开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图由江西理工大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