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派浔阳似画图,古韵悠然展新姿。微风拂面,斜阳映射,漫步穿越千年的时光,大自然的造化之手匠心独具,细心雕琢着这座文明古城。蓝天白云相依相伴,清水绿岸灵动温婉,幢幢高楼鳞次栉比,条条大路宽阔整洁。每当夜幕降临,在九江市浔阳区的街头巷尾,人们载歌载舞,一派喜气洋洋、欢乐祥和的景象。
不忘初心、奋楫前行。近年来,浔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九江市委工作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打造“活力、魅力、聚力”浔阳的奋斗目标,绘就了一幅幅产业集聚、人民幸福、生态优美的壮丽画卷;全区上下奋勇争先,不懈奋斗,用实干谱写了浔阳发展的新篇章。
以发展为抓手
打造活力浔阳
“全力以赴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手硬。”浔阳区委书记张宁如是说道。浔阳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该区强化责任担当,有序开展核酸检测,不断优化防控体系,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同时攻坚克难抢抓项目建设,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浔阳区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重大项目现场,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协调解决了存在的困难问题,就进一步提升项目成效,提出指导性意见。通过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精准谋划项目、高效推进项目、优质服务项目,浔阳区把抢抓项目建设作为对冲疫情影响、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唱响“项目为王”主旋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浔阳区一直把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摆在事关全局发展的重要位置,坚持聚焦聚力省、市“强攻‘一号改革工程’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目标要求,对照国家、省、市典型经验做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并列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任务清单265条,出台《浔阳区有效应对疫情帮助各行各业纾困解难的若干政策措施》,探索推出一系列便民利企举措,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打出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用心用情打造“有温度的服务”,发动一切能发动的力量,汇集一切能汇集的智慧,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让城市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企业发展的沃土、投资兴业的宝地,助力浔阳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梧高引凤至,花香蝶自来。浔阳区持续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不断促进全区开放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该区锚定“5020”项目,先后考察了格力集团、文和友集团、天美电竞、腾讯集团、颐高集团等行业头部企业,深度对接江西行正化工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的合成酸项目;楼宇招商规模初显,在招商、企业入驻、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保障,龙翔国贸、远洲国际、南湖国际、中翰楼宇等商务楼宇吸纳力进一步增强,综合入驻率达90%以上。
文产绽新枝,满园尽芳华。把握区位优势,注重产业集群,浔阳区紧跟数字经济发展潮流,充分整合提升区域文产资源,开展招商、安商工作,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目前,该区已初步形成以新旅文化旅游城、浔阳里1723、广而易文创园、该区颐高文创园为龙头的文化产业集聚区;颐高文创园已经形成以万娱互动为龙头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广而易文创园依托广而易文化传媒潜在瞪羚企业,正在吸引最新潮最时尚的文化元素集聚发展。浔阳江景区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烟水亭景区提升改造项目稳步推进,2021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912.6万人次,相比2012年翻番。
以人民为中心
打造魅力浔阳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浔阳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改善民生、服务社会主线,把“小事情”放在心上,把“大责任”扛在肩上,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重要位置,在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推进教育事业发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破茧蝶变美,旧貌换新颜。老旧小区改造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工程,现在走进湖滨小区、中铁九桥社区和地质队宿舍等老旧小区,映入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楼体、干净整洁的道路、整齐划一的车位,配套功能设施一应俱全,小区面貌和居民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小区改造完成后,看到我们这里的环境一天一个样,打心眼里高兴。”家住中铁九桥生活区的王桂琴说道。还有许多像王桂琴这样的“老居民”,不仅见证了小区的美丽蝶变,也开始享受旧改之后的“新生活”。
春雨润桃李,无声洒春晖。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是教育工作的灵魂。近年来,浔阳区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大力推行教育改革,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力保障教育公平,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之路。该区新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9所(校区),新增学位5850个,新增幼儿园8所,增加托幼园位1680个,“双减”政策有效落地;龙山小学异地新建、浔东小学扩建、湖滨小学改扩建等项目纷纷完成;下一步,将全面落实中心城区教育补短板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尽早让中心城区百姓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创建风正劲,游园景宜人。为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群众满意度,浔阳区大刀阔斧进行管线整治,在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的网络、通信、用电、视讯等生活需求的同时,还人民群众一个整洁、安全、美观的街道和社区。本着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美化环境的原则,该区建成了一批以八角石等为代表的小游园。这些游园面积虽小,但花草树木、景观廊、游步道、停车位等一应俱全,小游园彰显了大民生,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绿色福利。
提颜绘底色,绿水入画来。推动绿色发展,贵在担当有为。近年来,浔阳区始终把绿色生态作为第一优势,在污染防治攻坚、生态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该区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建成环保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平台和大气污染防治管家服务平台,PM2.5平均浓度空气由48.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3.4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由85.7%提高至92.6%,环境空气质量首达国家二级标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扎实做好化工出清、禁捕退捕、码头整治工作,持续推进河湖长制,完成袁家湖整治提升,省控长江断面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力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的长江最美岸线;严格落实“双碳”战略,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绿色转型迈出坚实步伐。
以党建为引领
打造聚力浔阳
浓墨重彩绘蓝图,浔阳明珠拂新风。近年来,浔阳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系统谋划,全力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党旗始终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凝聚起强大组织力、行动力、战斗力,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全区党员干部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担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红色动能”激活了城市发展的澎湃动力,赋能居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浔阳区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推动党的组织优势向基层治理优势转化。从社区党建“三全两化”到城市党建“五化”工程,从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到“六优三聚”党建赋能行动,该区积极探索符合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径,街道、社区党组织统筹协调、党群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在防疫防汛中,充分运用近年来各领域党建联建成果,最大限度发挥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力量。
秉纲目自张,执本末自从。浔阳区紧扣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工作目标,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政治功能,规范组织生活,用科学理论凝心铸魂,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该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党组织书记、老党员、优秀党员代表等带头讲党课3600余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党旗飘一线,实干奏强音。当疫情来袭时,全区275个基层党组织、2000余名党员干部迅速响应,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当发展需要时,全区党员干部上下一条心,形成一盘棋,奔跑在各行各业最前线。该区践行为民初心,创新“党建+城市驿站”模式,切实提高服务群众水平;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建立205项实事清单,用“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满意指数”。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浔阳区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该区拓展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着力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率先打造浔城多元调解服务中心,打通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浔城多元调解服务中心入选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针对城区警力不足、任务重、压力大的现实问题,按照“公安搭台、社会参与”思路,探索“群防群治+志愿服务”新模式,推出“浔城志警”社会管理新方式;创新开展“红色蒲公英”行动,打造一批“红色蒲公英”驿站,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和户外工作者提供暖心服务,积极引导他们融入基层治理。
岁月铸就辉煌过往,笃行续写崭新篇章。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浔阳区将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住、进好、调优”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打造美丽浔阳!
熊婷婷 徐 煜/文
(图片除署名外由浔阳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