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传经 科技助力
本报萍乡讯 (全媒体记者钟进文)眼下,正是春耕备耕和越冬作物田间管理的大好时节。萍乡市湘东区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在湘东区东桥镇油菜基地,油菜已经进入蕾薹期,需进行雨后田间管理。种植大户在农技志愿服务队员的指导下,正在田间进行无人机飞行作业,一架无人机低空掠过油菜田,将白色雾状农药均匀地喷洒在油菜花蕊上。
“我这片油菜地有500多亩,现在采用无人机大规模防治病虫害,一天能喷洒完,不仅作业效率高,还省时省力省钱,安全可靠。”种植大户贺建尧说,从播种、抽薹到扬花,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今年的油菜一定能大丰收。
“目前,我们已出动无人植保机20余台,提供防治喷药等托管服务,飞防作业面积已超过6万亩。”湘东区农技服务员陈庚明介绍,今年以来,湘东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专技服务作用,选调农技骨干组成13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到该区127个村进行田间调查、监测、服务、指导,全力抓好粮食生产。
精准监督 护航春耕
本报新余讯 (全媒体记者邹宇波 通讯员廖尔春)“当前农资产品供应是否充足?价格是否平稳?”近日,新余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以精准监督护航春耕备耕,确保不误农时。
眼下正是春耕生产的重要阶段,该纪检监察组对春耕物资供应保障、惠农政策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监督检查;同时,联合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直达农资销售一线,实地走访种子、农药、化肥经营门店,详细掌握农资产品质量、销售等情况。
针对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不到位、台账资料不齐全等问题,该纪检监察组加强与市农业农村局沟通,督促其层层传导整改压力,确保问题改到位。推动各县区、乡镇提前统筹谋划,对春耕备耕任务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把各项惠农富农政策落实落地,为全市农业生产大丰收奠定良好基础。截至目前,该市春耕生产预计投入各种农机具4.3万余台,储备早稻种子1180吨,全力满足春耕需求。
秸秆还田 绿色循环
本报高安讯 (易永艳 通讯员陈少军)日前,高安市灰埠镇的种粮大户谌金华带着合作社社员来到地头,将政府发放的有机堆沤肥撒到田里。
“自从用了有机沤肥,土壤不板结了,亩产量逐年上升。”谌金华说,以前水稻收割后,部分农民要么直接把秸秆就地焚烧,污染空气,还有少数农民就地深埋秸秆,虽然也可以沤熟,但是由于秸秆带有大量虫卵,影响来年的水稻产量。
如何让秸秆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最大化利用,变废为宝?高安市在18个粮食主产乡镇扶持建设11个秸秆收储中心,培育专业从事秸秆收储运的经营网点300余个,1000余名秸秆经纪人走村串户,收集秸秆,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秸秆收储销售渠道。
“中心每年要消化秸秆、动物粪便各1万余吨,用于堆沤有机肥。”辖区内一有机肥处理中心负责人介绍,预计今年将输送5000余吨有机肥用于春耕生产。
“2022年,灰埠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46%,2万余吨秸秆进入生态低碳农业绿色大循环,为今年春耕提供约1万吨有机肥,成为土壤肥力补充的重要来源。”灰埠镇分管农业的干部陈立新说,“目前,灰埠镇有2万余亩油菜进入抽薹期,秸秆腐熟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有利于提高油菜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