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斌 游青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豫章师范学院作为一所承载百年师范教育史的院校,培育出了陈赞贤、刘和珍、冯任等革命先烈,涌现出了傅抱石、喻宜萱等大批具有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近年来,学院把统筹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系统思考、整体规划,逐步形成以“五彩豫章”为培养目标、以“五色之光”为抓手、以“五维联评”为评价手段覆盖大中小学的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充分展现学院积极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实践先行示范的担当。
标准+联盟+示范,实现思政育人主体协同化
制定标准,确保育人成效。为培养学生“爱国、勤学、诚信、友善、笃行”的核心品质,豫章师范学院和附属校、合作校紧扣“五彩豫章”思政育人理念,分级分类制定具体的思政育人标准。“五彩豫章”在大学体现为“真、勤、信、善、行”:“真”是指爱党爱国、崇尚真理等,“勤”是指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等,“信”是指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等,“善”是指善良淳厚、与人为善等,“行”是指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等。“五彩豫章”在中小学体现为“序、勤、礼、助、艺”:“序”是指爱党爱国、遵纪守章,“勤”是指勤于学习、勤于劳动,“礼”是指文明六姿、微笑赞美, “助”是指团结互助、热爱公益,“艺”是指乐习才艺、善辨美丑。
组建联盟,形成育人合力。学院牵头联合附属校和合作校组建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联盟,定期开展思政育人实践以及联合评价等一体化育人活动,形成思政育人合力。
高校示范,强化育人引领。发挥学院人才优势、专业优势和科研优势,率先示范“五彩豫章”思政育人理念,开展“五色之光”育人实践,进而引领中小学各学段育人实践。
分层+递进+贯通,实现思政育人内容系统化
实施分层育人,划分内容层级。结合大中小不同学段学生特点,统筹制定分层育人方案,结合不同学段的育人要求,对育人内容的层级进行合理划分。
把握递进关系,明确内容主次。根据大中小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规律,以“五色之光”思政育人为抓手确定循序渐进、主次分明的育人内容。“五色之光”是在“五彩豫章”目标理念指引下开展的思政育人实践。大学“五色之光”:红色——红色文化传播、紫色——青马研习、蓝色——假期传统文化下乡活动、黄色——“小蜜蜂”行动、绿色——美丽校园行动等思政育人实践项目;中小学“五色之光”:红色——红心向党、紫色——筑梦之旅、蓝色——国学诵读、黄色——“小太阳”行动、绿色——阳光少年行动。
坚持贯通原则,实现内容衔接。按照思政一体化育人原则,将 “爱国、勤学、诚信、友善、笃行”的核心品质贯穿大中小学的各个育人环节,实现大中小内容自然过渡、顺畅融通。
聚焦+多元+动态,实现思政育人评价立体化
评价对象聚焦。结合大中小不同学段思政教育的要求,科学制定既体现各学段育人特点,又有利于一体化育人的评价体系,精准聚焦评价对象,有效解决思政教育评价泛化的问题。
评价机制多元。实施思政育人一体化目标达成度评价(25%)、内容科学性评价(20%)、形式呈现度评价(10%)、过程落实度评价(25%)、师生认同度评价(20%),即思政育人一体化“四度一性”的五维度评价,有效地解决思政育人评价窄化的问题。
评价过程动态。打破以往静态育人评价的惯性思维,结合大中小不同学段育人实践制定动态的评价措施,加大过程性评价力度,及时跟踪评价各学段的思政一体化育人效果。
历经6年的“五彩·五色·五维: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学院先后获批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江西省“劳动教育特色示范学校”、江西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等荣誉。“五色之光”“豫章社彩”思政育人项目的开展,受到省内外多家主流媒体持续关注,成为省内高校具有覆盖面广、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的思政育人品牌。
新时代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豫章师范学院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积极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育人实践,继续在体制机制、课程衔接、资源共享、队伍培育上下功夫,着力构建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