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萍乡市安源区青山镇温盘村,67岁的村民漆德明看着农机在自家田间翻耕,脸上露出了笑容。
去年以来,青山镇纪委就“三农”工作制定了监督方案,将闲置撂荒地治理及利用纳入监督,落实全方位保障措施。
如何保障撂荒地治理后不再被闲置,青山镇纪委与村干部一起商量,推出“村集体经济组织+劳务公司+经营主体+农户”模式。即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出资,劳务公司负责土地整治,再将整治后的土地流转给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村民按意愿或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或自己耕种,由村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化肥等物资,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谁来经营等问题。
“我以前担心年龄大没有体力种田,现在全部上了机械化,我一下就承包了50亩农田,实施油菜和水稻轮种。”漆德明说。
“我们村曾有500余亩土地撂荒,如今这些土地成抢手货。春天千亩油菜花吸引数万名游客来赏花,优质水稻秧苗也被市场预订一空。”温盘村村支书林伯宪说。(曹 平 颜志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