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县宣布因无家可归者危机进入紧急状态》《纽约市无家可归者数量已达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高水平》《露宿街头者——美国无家可归者问题日益严重》……
以上是美国媒体近期关于无家可归者问题一些报道的标题。美国政府统计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1月有超过58万无家可归者,其中洛杉矶和纽约是无家可归者最多的城市。
“每一个无家可归者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1月的美国西海岸,寒风冷雨暂息。43岁的非洲裔妇女希克斯忙着用木板加固自己的栖身之所——一辆废弃在洛杉矶县海港城路边的破旧厢式旅行车。
希克斯原本是一名厨师,失业后因无力支付房租而流落街头。她已经在这辆车里住了三个多月。“没有了工作,付不起房租,太艰难了,”她说,“我希望能离开这里,找一个更安全的落脚点。”
不远处的街边,72岁的白人男子迈克坐在一辆轮椅上。除了几个散落的手提袋,只有收养的一条黄狗在他身旁,陪伴主人熬过漫漫长夜。迈克此前因健康状况恶化被警方送进医院救治,出院后继续流落街头。
加州非营利性组织“慈心丝带公益”发起人之一约瑟夫,常年在这一地区帮助无家可归者,为希克斯和迈克等人提供食物和衣物等物资。他告诉记者:“每一个无家可归者背后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有着“天使之城”称号的洛杉矶,全县人口约1000万,无家可归者接近7万人,两个数字均位居全美第一。这些无家可归者中,有部分人在政府或者福利机构的收容所居住,但约70%不得不流落街头,栖身于汽车、公园、废弃建筑、公交车站、火车站、机场和露营地等。
美国政府2022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1月全美无家可归的退伍军人有3万多人。研究表明,退伍后缺乏社会支持是造成退伍军人无家可归的主要因素。
“源自多个公共政策的失败,并非意外事件”
美国无家可归问题跨部门委员会执行主任杰夫·奥利韦特说,当前这轮无家可归者潮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源自多个公共政策的失败,并非意外事件”。其中一个原因是保障性住房短缺,目前缺口达700万套。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无家可归问题的专家玛戈·库谢尔表示,加州政府为极低收入者提供的可负担住房至少短缺100万套。
美国预算与政策优先安排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6年,美国用于公共住房的联邦资金减少21%。
得克萨斯州公共政策基金会高级研究员米歇尔·斯蒂布指出,无家可归者通常由代际贫困、吸毒酗酒、精神疾病、家庭暴力以及缺乏支持网络等因素造成,拜登政府的计划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做得不够。
奥利韦特认为,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无家可归者问题是美国社会的失败而非个人的失败。要区分造成无家可归者的根本原因和个人风险因素,人们常提到的精神疾病、药物滥用或家庭暴力等与无家可归问题有关,但并不是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是根深蒂固的社会不平等”
那么,问题根源何在?旨在应对加州硅谷无家可归问题的“目的地:家”项目认为,虽然无家可归者问题是由多个因素引发并且每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但更深入的研究发现,无家可归者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根深蒂固和长期存在的社会不平等”。
美国是贫富分化最为严重的西方国家。过去几十年,美国贫富差距越发悬殊,而美国政府却缺乏解决贫困问题的政治意愿。
美国作为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系统性不平等,有近3000万人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0年6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些美国人失业后付不起医疗保险费,又没有多少储蓄,生病后陷入财务困境,最终沦落街头。该报告调查的无家可归者中,68%的人有过医疗债务。
系统性种族歧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美国全国终止无家可归联盟2020年6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美国少数族裔变成无家可归者的风险要高于白人。非洲裔在美国总人口中占比为13%,在美国无家可归者中占比却超过40%。与此同时,流落街头的拉丁裔也越来越多。美国媒体指出,洛杉矶县的拉丁裔无家可归者从2015年的约1.1万人猛增到2022年的近2.9万人,旧金山市的拉丁裔无家可归者人数2019至2022年间增长55%。
然而,现实中,美国政府宁可每年把数千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军费开支,也不愿投入足够资源真正解决贫困等社会问题。毕竟,就像前联合国极端贫困和人权问题特别报告人菲利普·奥尔斯顿曾经指出的那样,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唯一坚称“人权不包括免于死于饥饿、免于无钱就医或者免于在极度贫困环境下成长的权利”的国家。
新华社记者 杜白羽、高山、刘亚南、谭晶晶
(据新华社洛杉矶4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