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依靠法治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杨秋林

  据世界银行有关报告,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我国营商环境从2013年的第96位升至2022年的第31位,连续两年入列全球化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65位的大幅跃升,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法治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为营商环境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撑。

  法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其良性运行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依靠法治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要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针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促进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全过程。

  持续推进科学立法。良法善治是政府行使经济职能的制度性安排和权威性表达,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是企业投资兴业的主要参考和决策依据。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主干、以各类政策文件为补充、以地方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为支干的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体系。当前,应当根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持续做好优化营商环境的法律法规供给。比如,针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制定构建全国统一市场、完善市场基础制度等规则;各级地方政府立足本地实际,制定与本地经济水平相适应、符合本土企业期待的优化营商环境规章制度,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持续推进严格执法。执法是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也是与投资者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职能。没有严格执法,就谈不上法治,也就谈不上构建一流营商环境。要坚持用法治来划定政府和市场的边界,让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只有在法治环境下,才会有公平的竞争、稳定的预期、靠得住的信用。要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重点解决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从源头上防止“有权就任性”的现象,坚决防止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发生。

  持续推进公正司法。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的最后一道防线。要通过公正司法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司法机关要严格落实疑罪从无法律原则,依法公正审理涉企案件。当前,尤其要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司法保护,严厉打击侵犯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危害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创造充足的市场空间,让各类经营主体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持续推进全民守法。全民守法的要义,就是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人违反宪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营造全民守法的法治氛围,才能让遵纪守法的企业不吃亏,使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使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当前,在优化营商环境具体实践中,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对投资者从法律上加以平等保护。另一方面,投资者要相信法律,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在法律范围内通过正当有序的竞争而获利,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谁拥有法治化营商环境,谁就拥有竞争优势,谁就能更好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大势、明确方向,找准坐标、咬定目标、树立“航标”,依靠法治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要精准发力、精耕细作,集中力量抓重点、全力以赴攻难点、持之以恒强弱点、勇于创新创亮点,持续打响江西“四最”营商环境品牌。要众志成城、苦干实干,坚持上下齐心、注重统筹兼顾、做到久久为功,积小胜而成大胜,积小流而成江海,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不断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作者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江西四周年特别报道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学与思
   第12版:文体
提高调查研究的科学性有效性
“五个聚焦”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提升江西新能源产业链水平
依靠法治推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