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泥 香

  □ 甘雪芳

  刚踏进园子,我便被一张蓄谋已久的大网捕获了。

  多日雨后的初晴,仿佛汹涌的雨水把所有杂花野树的气息冲击出来,又于阳光中发酵、溢散,与软融融的泥土混合,呈现一种莫名的腥香。这腥香叫人出离、陶然、忘忧、舒展,百感交集。清风吹过,四下的菜蔬于阳光下泛起光泽,我不禁自问:你真的理解过那种来自泥土的芬芳吗?

  沿田埂前行,任香气牵着鼻子走。蓝花繁缕和婆婆纳静悄悄地怒放,待多行几步,才发现它们不是一簇簇,而是大片大片地铺展于田野中,花开无主、欣欣向荣。我认出的还不只它们,鼠曲、艾、水芹、蒲公英、孔明菜……遍布于春风拂过的角角落落,无人问津,却一年胜一年蓬勃,风摇籽落笑迎来季。脚步在锦绣中轻移,又不断被缠绕。那暖,似乎从泥土的内部升起,使人从脚心开始感到酥软。

  居住在远方城市的蓝发来信息:

  “与谁共度春天?”

  “刚和一位穿蓝布衫担水的大叔狭路相逢。”我开启现场直播模式,“现在蹲田埂上看一位老太太锄地……老太太这会儿锄热了,脱掉红外套……又脱掉花毛衫……鞋袜也脱了,赤脚踩进泥里。”

  “真好啊!”蓝静默了半晌激动起来。

  一只飞鸟从我眼前掠过,纷杂的香气再次被煽动,直沁胸腔。“快从屏幕里钻过来吧,”我笑着说,“每一句田园诗都找到了源代码。”

  “隔着屏幕都闻到了香味,”又是半晌静默,“现在的泥土一定很软很软。”

  “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

  “替我多呼吸几口……”

  同样对泥痴痴不忘的还有Y。在异乡工作的他跟我提起曾在老家的业余生活。中午一下班就和几位老友往山里跑,车上有全套的工具,随身带干粮,挖兰草、挖菖蒲、挖杜鹃。像电视里的山大王,一天不巡山浑身不自在。印象深刻的是在一龟状巨石下发现一株映山红,因被巨石阻碍着,花枝旁逸斜出,别有姿态。是上了年纪的花,老根在泥下盘根错节。这让Y振奋不已,费了好几个中午把它移植下来。

  “这花在盆里能适应吗?”我有些担心。

  “当然,”他翻出老家院子的照片,“把新泥也一并挖过来了。”

  花枝嫣红而葱茏,重重叠叠,以卓然的姿态挺立,古意呼之欲出。院子里多的是花草,大大小小的盆栽,将山林的气息一并带回了家。

  “养盆栽是对泥土的信任。”他微笑。

  不难想象,一个常年与泥土对话、倾听花草心意的人,对故土怀着的是怎样的牵挂。看来,我还得替他多呼吸几口。

  有什么是一片泥土给予不了的呢?金木水火土的土,《左传》中的“天生五材”之一,古代哲学里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泥土之上,我们收获谷物、花果、芒草、虫吟……也收获慰藉与力量、沉默与生机。泥土,历经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变迁,以其简单的质地,迎接阳光、雨水和风的涤荡。一粒粒种子于其间萌动、又于盛放之后飘落,演绎年复一年的新陈代谢。我感叹于时间的奇迹,它却又如此寻常地发生;以其竟如此寻常,更在眼前彰显奇迹所在。

  简单、温柔、敦厚,泥土之香,来自机体,更来自它坚不可摧的秩序。只要有泥土,就会有生命芃芃;只要埋头耕作,常秉赤子之心,就能得到来自泥土的馈赠。以明确的善意,承载清清楚楚的绽放与枯荣,这是泥土的性情与气度。

  数不清多少个午后与傍晚,我行走在郊外的阡陌交通。道路给我的,不仅是触足可及的实体,更是它营造的感受与情境,一种与泥土之间唇齿相依的关联。Y说,泥土的气息有疗愈之效,可以为思绪调频。我清楚地想起每一次缓步漫游的感受,那安于寂寞、蓄积力量的过程让我越来越感到沉醉和踏实。自此,喧嚷的聚会也好,各类平台上纷涌的活色生香也罢,都难以叫我心旌摇晃。

  一捧新泥,在它幽香的清雅中,曾经闻过的所有精油香水都成了赝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奋楫·争先
   第05版:开放·变革
   第06版:兴农·富民
   第07版:共治·共享
   第08版:固根·守魂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蓝天上的父亲
眸子里的家国
泥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