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瑞昌长江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原种场水光潋滟,鱼儿跳跃。一尾尾鱼苗从这里出发,欢快地“游”向国内外。四大家鱼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鱼类,约占淡水鱼养殖总量的70%,其中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苏轼有诗赞曰:“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四大家鱼养殖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但是人工养殖久了,品质会逐渐下降,必须不断捕捞选用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历经千余年,时至今日,瑞昌市依然把“渔业芯片”牢牢攥在手中,确保中国餐桌放稳“中国鱼”。
一条江
大江奔涌,进入长江入赣第一镇——瑞昌市码头镇,江面变得平阔,江水渐渐平缓,为长江四大家鱼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天然孵化场。
长江瑞昌段地处长江中下游,上有洞庭湖,下有鄱阳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孕育出丰富的四大家鱼鱼苗以及胭脂鱼、大口鲶、鳡鱼等特种鱼苗120余种,被专家称为长江鱼类种质“基因库”,是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
瑞昌长江四大家鱼核心保护区位于长江瑞昌段狗头矶至老鼠尾水域,长约5公里,鱼苗资源非常丰富。
四大家鱼最大的产卵场在长江中上游的城陵矶至宜昌江段,产卵量占整个长江流域的42.7%。每年立夏后,四大家鱼在上游产卵,鱼卵沿江漂流,经过5至7天,来到瑞昌长江四大家鱼保护区,刚好破膜出苗。
自古以来,瑞昌就是四大家鱼养殖重镇。早在唐朝初期,瑞昌渔民就在长江捕捞四大家鱼天然鱼苗,开启了我国人工养殖四大家鱼的先河,延续至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真正的千年产业。
许多古籍都有关于瑞昌渔民培育四大家鱼的记载。宋末元初词人、文学家周密所著的《癸辛杂识·鱼苗》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瑞昌渔民捕捞长江四大家鱼鱼苗,销往全国各地的情况。明朝万历年间,浙江《绍兴府志·嘉泰会稽志》记载了绍兴渔民在瑞昌购买四大家鱼鱼苗的情况。明清时期的瑞昌县志也对四大家鱼产业有详细记载。
为保护一江清水,为鱼类营造舒适家园,近年来,瑞昌市以打造长江最美岸线为抓手,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全市共拆除码头24座,切割淘汰涉砂船舶41艘,清理沿江非法砂场10家,拆除沿江水洗设施4处。
同时,瑞昌市投资2亿元,对长江岸线进行生态修复,清理滩涂碎石、水泥块等杂物30多万立方米,复绿面积2000余亩。全面完成临江湖泊“退渔还湖”和水库“退养”工作,拆除围网面积3万余亩,修复湿地面积2100余亩,确保一湖清水入长江。
如今的瑞昌长江沿线,呈现出天蓝、水清、岸绿、鱼跃、鸟飞,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
一尾鱼
“看,这就是鳤鱼!”近日,在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高级水产师万正义指着塑料盆中欢快游动的鱼儿,兴奋地说,“好多年没有见到这么多鳤鱼了!”
鳤鱼被称为长江流域的神秘物种,受水质污染、过度捕捞等因素影响,数量急剧下降。2012年,鄱阳湖水域曾发现一尾鳤鱼,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发现过鳤鱼踪迹。同一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干流,鳤鱼在多个历史分布点也濒临绝迹。
2020年,长江禁渔后,长江宜昌段、洞庭湖、鄱阳湖等水域先后发现鳤鱼,但都只有一两尾。此次在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一下子发现22尾,令人惊喜。
万正义介绍,这批鳤鱼苗体长约20厘米,体质良好。目前,22尾鳤鱼已放归长江。“这次一下子发现22尾鳤鱼,表明长江鳤鱼资源正在恢复,长江禁渔效果显现。”万正义说。
鳤鱼重现长江,是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守护渔业种质“基因库”的缩影。原种是养殖业的“芯片”,是市场供应的源头。为了确保中国饭桌放稳“中国鱼”,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每年在长江捕捞一定数量的天然鱼苗,选育原种,并且保存一定数量的四大家鱼原种亲本,从战略高度确保我国四大家鱼种质安全。
“野生四大家鱼苗种保存了最原始的基因,抗逆性较强。经过层层筛选的鱼种被放入亲本培育池进行全天然培育,适龄后便要承担‘生儿育女’的重任。”万正义说。
目前,瑞昌市每年选育后备亲本3万尾,年产苗量达70亿尾,原种供应量占全国市场近一半,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及东南亚国家。瑞昌成为长江流域四大家鱼最大种质“基因库”。
近3年来,瑞昌市通过人工增殖放流,向长江投入四大家鱼鱼苗1.5亿尾,补充、优化长江四大家鱼种质“基因库”,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
一本书
翻开厚达452页的《九江鱼类志》,一帧帧精美的彩图、一组组翔实的数据、一行行严谨的文字,详细记载着九江鱼类的本真面目。这部由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高级水产师万正义编著,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鱼类志,填补了江西此前无鱼类志书籍的空白。
1983年,万正义从畜牧水产学校毕业后,一直在水产一线工作。九江作为江西渔业重镇,渔业“家底”到底如何,一直没有摸清,这成了万正义一块“心病”,他决心对九江鱼类资源进行一次彻底调查。
在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的大力支持下,2016年6月,万正义开始全身心投入九江鱼类资源调查工作之中。每天早上一起来,他就往江河、湖泊、水库、溪涧、菜市场跑,想方设法收集鱼类样本。他的车就是样本采集车,随时放着防水衣、捕鱼工具、放大镜等。他的家就是研究室,客厅里、卫生间里,到处放满了各种鱼。
每天回到家中,万正义细心地对鱼类样本进行拍照、称重、解剖、记录等。夜晚,他查阅资料,对照数据。有一次,他采集到一个样本,肉眼鉴定像岭鳅,但又感觉与平常见到的岭鳅有细微不同。科学研究来不得半点马虎,万正义决心弄个明白。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物研究所等部门的支持下,万正义先后对样本做了4次DNA,查找了大量资料,历经3年,最终确定该物种为平头岭鳅。
6年多时间里,万正义采集到有效鱼类样本2682个,测量5万余个有效数据,拍摄5万多张照片。在此基础上,他九易其稿,出版了《九江鱼类志》,得到专家的高度肯定。
据专家介绍,《九江鱼类志》首次详细记录了九江鱼类共计187种,其中,中国新发现物种1种、江西新发现物种11种、长江流域新发现物种2种。对每一种样本的记录,数据翔实、特征描述精准、分析讨论有据,其彩图数量和质量超过国家鱼类志书籍的模式图,完善、补充和纠正了国家鱼类志书籍中部分鱼类特征的描述。
同时,《九江鱼类志》首次提出了“微型鱼类”的概念,确认了九江微型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其占九江鱼类总数的40%以上。
在万正义收集制作的鱼类标本基础上,瑞昌长江四大家鱼原种场建起了江西长江渔文化馆,成为保护传承渔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条江,孕育万物;一尾鱼,养殖千年;一本书,传承文化。瑞昌市通过建立渔业种质“基因库”,形成了集科研开发、种鱼种质、鱼苗繁殖、生态养殖、鱼类加工、渔业旅游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助推渔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