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党的理论创新要坚守魂脉和根脉

  ■ 彭杏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必须讲新话,但不能丢了老祖宗,数典忘祖就等于割断了魂脉和根脉,最终会犯失去魂脉和根脉的颠覆性错误。”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党的理论创新规律的深刻把握,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重大理论成果,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的实践,使之得到发展并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百余年来,我们党的理论创新从来没有脱离过马克思主义这一前提和基础,而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

  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基因,也是理论创新不可或缺的文化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的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秉持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道德理念,很多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彼此契合、相互融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只有被人们普遍认同、被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崇高的信仰,发挥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实践力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最终得以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根本原因在于一大批先进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人的历史、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相互融合,被赋予中国人易于接受的表达形式。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必须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

  党的理论创新要把坚守魂脉和坚守根脉结合起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这一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脉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我们既要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也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内涵更深层次注入马克思主义,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形成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思想坚持守正和创新的相统一,既始终坚守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也敢于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之“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和科学运用“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及时科学解答时代课题中,继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系中共抚州市委党校马列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公益广告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展现现代化模式新图景
党的理论创新要坚守魂脉和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