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 邱华林 眭京城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提到一个新概念——“新质生产力”,并指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此期间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何为新质生产力?顾名思义,即有别于传统生产力的新型生产力。具体来说,新质生产力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发展方式,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生产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存在新的挑战。面对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在未来发展和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此时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不仅释放出我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强烈信号,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主动权的态度与决心。

  要下好“先手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从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械化,到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电气化,再到20世纪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如今,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是在信息革命基础上孕育兴起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体系,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大机器体系的新质生产力,标志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达到了一个新质飞跃发展阶段。所以,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要对更前沿领域及早进行布局,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前谋划颠覆性、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下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先手棋”,这是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

  要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科技创新是民族兴旺、国家强盛的决定力量。回顾近代以来世界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近年来,通过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我国正在从互联网时代的“后来者”努力成为新一轮信息革命的“引领者”,我国科技整体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原始创新能力还不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还不高,还存在许多“卡脖子”难题,而这些难题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关口。所以,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就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源头性技术储备,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增强发展新动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要培育新产业。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的具体表现形式。经济发展从来不靠一个产业“打天下”,而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持续迭代优化。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到人工智能,纵观近年来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无一不是由新技术带来的新产业,由曾经的“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生产力。当前,我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发展未来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所以,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各地各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明确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作者分别系中共赣州市委党校经济与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综合
   第07版:骑遍神州大地 江西风景独好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新论
   第11版:智库
   第12版:公益广告
新时代团结奋斗的理论意蕴和根本要求
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
守好网络安全防线 筑牢网络强国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