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荣 周亚婧
浔阳江头,流淌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200多年延绵不绝的文脉。
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考察。考察时,总书记登上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重要文化景观之一的琵琶亭。
这次实地考察,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之后,总书记首次赴地方考察文化传承发展项目和重大文化工程。
千百年来,长江不仅滋养了华夏儿女,也孕育了沿江地区绚烂多彩的文化。
如何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九江市以建设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生动作答这一时代课题。“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按照‘千年文化、串珠成链,创意重现’的方式,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积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最美长江岸线’,彰显‘诗意长江’。”九江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孙金淼表示。
10月13日晚,在九江市浔阳区白水湖街道白水湖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们早早守在电视机前,收听收看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新闻报道,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我们村对面就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总书记来这里考察,大家非常激动。”村民缪惠莉介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变,现在她每天晚上都和家人一起到江边散步,有时还会带孩子去琵琶亭等文化景观参观,全家人对九江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浔阳区位于九江中心城区,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建城史和文明史。这里的古军事文化、古诗词文化、红色文化、建筑文化、商埠文化、茶文化等,都是长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聚焦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延续历史文脉与建设现代文明相统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浔阳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王健蓉表示,要深刻领悟、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落实,以琵琶亭为主体,串起浔阳楼、锁江楼、浪井等沿江人文地标,不断提升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的功能与品质,有力推进文化、旅游、消费融合,全面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名家陶瓷艺术文化展、文化集市、非遗体验……位于九江市濂溪区的九江茶市活动不断、游人如织,是九江对外展示茶历史、茶文化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濂溪区聚焦文化标识攻坚工程、文化传承攻坚工程,全面启动濂溪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建立完善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库、文物资源基础数据库、重点旅游景区和文旅企业项目库三大资源,进一步推进遗存活化利用、非遗载体建设,在传承创新中赓续历史文脉。
“我们要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根脉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坚定文化自信。”濂溪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陈典勤表示,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文化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把文化植根于社会发展之中,充分发挥濂溪区山江湖城优势,理好文化脉、打好非遗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做美文旅“珍珠”,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10月15日,首届陶渊明文化艺术节在九江市柴桑区渊明广场举行。作为陶渊明故里,柴桑区一直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为了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柴桑区充分挖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充分利用中华贤母园、陶渊明纪念馆等文化阵地,开展学术交流、研学、教育、展览、讲座等,讲好讲透柴桑人文故事,充分展现柴桑的地域人文风情。
“柴桑历史文化悠久,我们深入开展高质量打造区域文旅中心攻坚行动,在打造渊明文化、唱响贤母文化上多向发力、提档升级。”九江市柴桑区文广新旅局局长梅秀伟表示,将守正创新,讲好柴桑文化故事,同时聚焦文化遗产保护,活化九江山歌、丝弦锣鼓、马回岭庙会等文化遗产,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时代发展同步同向,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
一马平川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山飞峙,巍然耸立。庐山,长江流域著名文化景观遗产,是江西乃至中国对外展示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庐山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等活动接连举办,南康古城、6321文化小镇、天都文旅项目加速推进,“七彩彭山”“醉美东山”“长青万杉”等示范片区渐成规模……庐山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不断擦亮“庐山天下悠”品牌。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我们重任在肩。”庐山博物馆馆长胡玮表示,将不断深入挖掘庐山文化、长江文化内涵,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将优秀文化更多地展现在游客面前,让世界各地游客更多地了解江西、了解九江、了解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