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长江是长江经济带的纽带。无论未来长江经济带怎么发展、发展到哪个阶段,都不可能离开长江的哺育。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出发,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把长江保护好。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关注长江生态环境,多次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九江市考察时,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个鲜明主题,这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对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寄予厚望。
■ 主持人:本报全媒体记者 邹俊其
治理得当 水清山绿江岸美
(画外音)九江,三江之口、七省通衢,全揽152公里长江江西段岸线,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九江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既担当着长江流域“共抓大保护”的政治责任,还肩负着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资源支撑的使命担当。
10日下午,九江市水利局叶凌志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
叶凌志(九江市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那天汇报时的情景,我始终记忆犹新、感受深刻。在我汇报期间,总书记对现场每一块展板都看得认真、问得仔细,我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母亲河的深情牵挂。长江干流江西段崩岸应急治理工程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总投资13.45亿元,治理总长65.4公里,于2021年11月开工建设,今年7月15日完工,较原计划提前4个月,通过崩岸治理,长江江西段防洪能力大幅度提升,防洪体系日趋完善,生态效益初步显现。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水利建设步伐、完善水利工程体系,构建现代水网格局,坚决守牢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底线,为九江打造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坚实水安全保障。
张南(九江市生态环境局党委书记、局长):守护好九江的绿水青山,促进九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九江生态环保人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近年来,长江九江段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实现了“一江碧水向东流”;持续推进PM2.5和臭氧协同治理,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空气质量连续4年持续改善;长江江豚保护被评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国家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生态示范创建位列全省第一方阵;鄱阳湖九江湖区水质连续5年保持全湖区最优,鄱阳湖区生物多样性持续向好,成为候鸟的“栖息天堂”。我们将始终牢记总书记对江西的殷殷嘱托和对九江的期望,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在长江大保护工作中走前列、打头阵、当主力,让赣北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绿色经济 生态与发展两手抓
(画外音)湖口位于鄱阳湖入江之口,是长江与鄱阳湖的唯一交汇点,被誉为“扼江控湖,江湖锁钥”之地。湖口县的污水治理对长江的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湖口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毫不动摇坚持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全面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筑牢水环境安全底线。
欧阳清华(九江市湖口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湖口县通过实施提标改造、节水减排等措施降低废水排放总量和浓度,长江湖口段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先后投入资金1.9亿元建设园区污水管网“一企一管一阀一池”明管收集系统,全面实现了污水管网明管架空敷设,有效降低水环境风险。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管控与治理协同发力,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力度持续抓好水环境保护工作,为确保“一湖清水入江,一江清水东流”作出我们新的贡献。
(画外音)湖口港区是九江港沿江五大港区之一。近年来,湖口港航部门围绕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积极提升港口基础设施规模,增强湖口港大进大出能力,助力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截至2023年9月,港区货物吞吐量达2900万吨。江面上往来穿梭的船只,在不断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宁庆华(九江市港口航运管理局湖口分局局长):根据九江市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要求,持续推进沿江港口码头污染防治工作,做到船舶污染物应收尽收,船舶污染物“船—港—城”“收集—接收—转运—处置”全流程,统一推广应用船舶污染物电子联单监管平台,实现港口企业电子联单全覆盖,扫描二维码就能对船舶污染物追根溯源。港区14家港口企业全部具备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与此同时,湖口港区大力推进洗舱站、LNG清洁能源建设,截至今年9月,船舶洗舱109次,处置洗舱水2750吨。洗舱站的建设运营,不仅填补了长江干线江西段化学品船舶洗舱服务的空白,也为长江大保护增添了新的生态安全屏障。2021年12月起,湖口港区积极向过往船舶宣传船舶污染物免费接收政策,引导靠港船舶主动交、愿意交,推动实现靠港船舶污染物零排放、港口码头全接收。截至今年10月,港区累计接收船舶垃圾32.2吨9818单次;生活污水3645.7立方8377单次,油污水4.2立方370单次。
生态优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画外音)长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分布有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对维系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对维系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意义重大,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鄱阳湖湿地是亚洲最大湿地,每年有几十万只候鸟从西伯利亚等地飞来越冬栖息。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系统的维护与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以生态保护为优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伍旭东(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三级调研员)我们在保护区核心湖大湖池及沙湖的入湖通道开挖了一批隔离沟和防护坡,有效减少了湖区人类活动对候鸟栖息的干扰。去年冬天至今年春天,湖区排查1076次,联合执法152次,救治放飞候鸟192只。如去年为应对极端干旱天气,沿湖的永修县、都昌县、湖口县等地科学管控碟形湖,对候鸟栖息的碟形湖实施生态补水,对受困沙坑的江豚及时救助,为长江江豚和水生生物创造了安全舒适的生存环境。我们强化了所辖4个保护区的巡护工作,巡护频次提升到每两天一次,巡护里程和范围同比增加约50%。未来,我们将积极调配充实基层力量,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及民间组织的沟通合作,合力增加湖区巡护监测频率。充分发挥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联合保护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努力争取将水生动物保护区纳入联合保护范畴,督促指导各地加强护鸟护豚护湿队伍建设。
久久为功 筑牢长江生态安全基石
(画外音)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
江西作为长江经济带沿江省份,始终坚持把“共抓大保护”作为根本前提,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将长江生态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
龙刚(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服务和融入重大国家战略上展现江西作为。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持续提升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统筹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持续开展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开发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鄱阳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尾矿库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加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流域控制单位精细化管理,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江报直播室》是江西日报和中国江西网(http://www.jxnews.com.cn)、江西新闻客户端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一个报网互动视频直播栏目,扫描二维码、登录中国江西网或下载江西新闻客户端,即可在网上和手机上收看本期《江报直播室》的视频。
■ 文字:本报全媒体记者 邹俊其
■ 摄影、摄像:本报全媒体记者 洪子波 史港泽 邹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