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千家万户 摸清社情民意

柴桑区“民情遍访”暖民心

  本报九江讯 (全媒体记者周亚婧 通讯员张金玲、杨子萌)“宋大嫂,慢性病卡办下来了,今天给你送过来。家里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吗?”近日,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工作人员在开展“民情遍访”活动中,上门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柴桑区全面实行“民情遍访”工作制度,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摸清社情民意,解决群众困难。

  “坐等来访”变“主动下访”。柴桑区建立三级书记“领访”机制,组成12个“民情遍访”专班,通过入户访谈、集中访谈等方式,推动重心下移、干部下沉,及时掌握最新社情民意。“站在村口、蹲在田间、坐在村民家里,听着乡言俚语,聊着家长里短,愁事难事糟心事敞开心扉说,说开了,事情就好解决。”在城子镇彭湾村党总支书记但海珍的民情日记里,记录的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一桩桩接地气、合民意的工作做到了群众心里。

  据统计,截至目前,柴桑区党政主要领导开展大走访10余次,区领导开展“六进”活动70余场次,累计走访5.4万余户,覆盖村民(居民)11.2万余人,覆盖重点群众3200余人,记录民情日记1000余册,建立5类12项民情台账500余套。

  “我们不仅有小本本,还有大数据。”沙河街道公园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充分发挥数字化服务平台“一张地图知晓村情民意,一台手机实施基层治理”作用,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在微信小程序反映问题,提意见和建议。

  “民情”收上来后,如何解决问题?柴桑区通过“分级办理”,建立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基层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四类主体”办实事机制,确保群众关切事有人管、责有人担。

  目前,该区119个村(社区)接入智能设备388台(套),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11项,实行“菜单式”管理和“派单式”服务,推动民情问题“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城门街道兴联村潘湖家园小区为170户居民安装管道天然气;狮子街道筹资15万元,铺设污水处理管道1800米,解决困扰群众多年的水污分流问题……该区已累计解决问题2600余个。

  此外,柴桑区还立足乡村(社区)两级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统筹红色蒲公英驿站、业委会活动中心、“红色物业”服务站等各类阵地,建立“村民(业主)—党员—村(社区)”诉求直通机制和矛盾化解调处机制,推动每个阵地都具备问题收集、处理、反馈能力,主动“开门纳谏”。

  据了解,围绕文明城市创建、高铁新区建设、移风易俗、为民办实事、乡村振兴等方面,柴桑区建立了干事创业“擂台比武”、防返贫预警监测、网格员推动基层治理等长效机制8项,为持续做好“民情遍访”工作提供了长效有力的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民生
柴桑区“民情遍访”暖民心
帮助他人 快乐自己
秋色斑斓
贵溪“物业进村”惠民生
让百姓用上放心药
南昌经开区诞生第四家上市企业
全南:便民惠企解难题
一条有机鱼“游”出生态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