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文塑城 以文兴业

乐平赓续传统文脉擦亮城市名片

  本报乐平讯 (全媒体记者邱西颖 特约通讯员周建红)“赣剧真好听,演得非常棒!”在10月举办的2023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一场名为“看非遗 迎瓷博”的乐平赣剧演出在景德镇市非遗馆举行,令现场观看的国内外宾客直呼过瘾。近年来,乐平市实施文化立市战略,通过传承与创新发展赣剧和古戏台等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擦亮城市新名片,推动文化繁荣和产业兴盛。

  乐平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赣剧)之乡”“中国古戏台之乡”之称,赣剧文化和古戏台营造技艺历经数百年,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市注重保护和传承好文化遗产,通过抢救一批濒危剧目、整理一批赣剧文献、推出一批赣剧精品、培养一批赣剧专才、认定一批传承基地、开展一批惠民活动等方式,让赣剧文化家喻户晓,声名远播。同时,集历史、艺术、科学和观赏价值于一身的精湛的古戏台营造技艺至今从未中断,境内仍有3万余名传承人或工匠专注和发扬该技艺。而且,散落在境内的458座古戏台如同一个个活的非遗馆,在供人们观赏的同时,更是将“古戏台上唱赣剧”这一悠久的民风习俗繁衍兴盛。

  让文化遗产在创新中活起来,推动文明建设和文化繁荣。利用村村都有古戏台这一特点,该市将古戏台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相结合,以“台上讲身边事、台下解百姓忧、台外树文明风”为主题,开启“古戏台讲堂”这一理论宣讲模式,用通俗语言普及科学理论,用文艺形式宣传方针政策,用身边典型弘扬文明新风,打通了理论进基层“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古戏台讲堂”已示范宣讲20余场,分众宣讲100余场,覆盖群众达5万余人次。同时,打造出本土特色的志愿文化服务品牌“乐赣轻骑兵”文艺志愿服务队,通过广泛开展赣剧惠民演出引领基层文化上台阶,全年在城市和农村演出超400场次;实施赣剧进校园,在全市11所中小学设立赣剧兴趣班;成立赣剧戏迷票友协会、爱赣剧戏迷协会、乡镇串堂班等民间团体,每周举行公益演出,并同步进行线上直播。

  乐平优秀的传统文化绽放出新时代光彩,成为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吸引力的助推器,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该市将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整合古戏台资源打造一批古戏台文化旅游线路,并在4A级景区洪岩镇建设亚洲最大水上古戏台,仅今年国庆长假就吸引国内外游客11.5万人次前往。据统计,今年以来,该市共接待游客901.86万人次,同比增长31.34%;旅游总收入达108.22亿元,同比增长31.34%。同时,利用全国首屈一指的古戏台营造技艺推动该市古建修复产业不断壮大。目前,该市共有各类古建修复企业40余家,拥有乐平古建商会和乐平古戏台文化发展商会两大古建商会,以及各级古建修复传承人48人,其业务遍布全国各地,该产业每年直接营业收入可达40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以文塑城 以文兴业~~~
把握“三新一高”导向 聚焦三大产业集群~~~
~~~
~~~我省各地在主题教育中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
~~~
~~~——一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第二批主题教育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天下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从习近平主席旧金山之行感悟“道之所在”
乐平赓续传统文脉擦亮城市名片
金溪发力打造工业现代化产业体系
精准施策 守好困难群体就业“饭碗”
学深悟透 以学促干
冲刺四季度
把实的要求贯穿主题教育始终
今日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