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黎川向新

黎川城区俯瞰图
黎川明清古城景区游人如织
学生们在闽赣省军区司令部旧址聆听红色历史讲解
梦里田园实践教育基地内游客体验射箭
熊村镇香瓜种植大棚里的幸福村民 吴细兰 刘仕伟 周 跃/图

  □ 温 凡/文

  引子

  向来梦里江南,黎明山川日新。

  这是一方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赣闽边地。三国吴257年建县,位居闽赣两省交界处。这里孕育了抚州首位状元张渊微、北宋著名思想家李觏、清朝五部尚书陈孚恩等先贤名士。

  这是一份革命先烈热血浸染的红色记忆。1933年,中央创建闽赣苏区,在黎川县湖坊乡设立闽赣省委、省革委和省军区。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浴血奋战,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烈篇章。

  这是一幅城市向新、生活向美的幸福图景。白日里,工业园区机器轰鸣,智能化生产线平稳有序,工作人员娴熟操作;夜幕下,明清老街流光溢彩,人流如织,欢声笑语,一半人间烟火,一半诗与远方。

  传承红色基因,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这里的干部作风扎实,正持续推进文化传承标杆区、工业创新培育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黎川篇章。

  一座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省际边城向新而兴。

  向美而生 革命老区焕新颜

  金秋十月,湖坊的色彩是金色,更是红色。

  苍翠的山林和金黄的稻田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红军广场上一面巨型红七军团军旗雕塑仿佛迎风猎猎。村民房屋外墙上绘有大幅的油画,是一个个不同的战争场景,无声地讲述着那段倥偬岁月的红色往事。

  中共闽赣省委、省革委旧址所在地龚家大屋,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着来自省内外的游人,展板上的历史照片和厅堂里的立体实景,仿佛在向游人讲述烽火岁月的感人故事。置身其间,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黎川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33年5月,中共闽赣省委、省革委在湖坊成立;7月,闽赣省机关迁入县城老街邓氏家庙;9月,迁入德胜关井水村。闽赣省委领导黎泰、闽北、信抚和宁清归4块根据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区域范围包括现在福建、江西两省的三明、南平、抚州、上饶、鹰潭5个设区市、21个县(市、区)。红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阅兵誓师典礼、中国第一部红色话剧《庐山之雪》、红七军团的组建,都发生在这里。8位开国元帅、6位开国大将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运筹帷幄,开展革命活动。可以说,以黎川为中心的闽赣省苏区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移步换景,从山乡到城区,又是另一番崭新景象。青山相向,草木繁盛,花鸟为邻,百福公园、新城公园、新丰体育公园等休闲场地嵌在绿意盎然的城市里,生态美景为百姓提供了新的生活空间,延伸了从环境美到生活美的崭新内涵。

  一座城的魅力该如何展现?红色资源是基因,绿色生态是基础,城景共融是品位。黎川县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提升城市竞争“软实力”的关键一环,绘就了家园秀美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落大宗发小证”林权宗地处理做法被自然资源部认定为全国清理规范林权确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典型案例。大力推广“生态信贷通”产品,加强“两山”转换中心建设,推动生态资产流转,完成生态资产交易3.7亿元,“两山”转换通道更加畅通。

  红色革命特色与地方传统特色有机结合。黎川立足现有资源禀赋,不断优化创新旅游体制机制、要素配置和供给体系,持续放大旅游产业效益,促进全域旅游向纵深发展。突出红色主题,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绿色资源和彩色(油画)资源联动,大力发展红色、古色、绿色、彩色、夜色“五色旅游”。目前,全县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8个,全国工业旅游点1个。入选全国第三批徐霞客游线标志地、国家旅游臻选文化旅游目的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428万人次,同比增长36%。黎川古城景区被授予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大美黎川呼之欲出。

  向高而攀 产业升级抢新机

  颜色从灰白到纯白,成份从含锂矿物到无锂矿物,成品质量没有丝毫影响,彻底摆脱进口依赖、成本仅为原成本的10%,仅此一项每年降低原材料成本数千万元。

  这是黎川县帮企陶瓷对一种原材料使用“无锂配方”进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后带来的变化。

  “无锂配方”是黄新华参与的企业实施的产业升级项目之一。

  2022年6月,在南昌打拼了数年的黄新华考入黎川,落编县工信局后派驻到帮企陶瓷公司服务,挂职董事长助理。

  从省城来到小县城,让黄新华下定决心的不仅仅因为黎川是“中国陶瓷煲都”的行业地位,以及陶瓷作为首位产业与自己所学专业的匹配度,还有当地为吸引人才推出的一项改革创新举措——事业留编,企业用人。就是将专业对口的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素质人才采取直接面试的形式招录至县内事业单位,然后安排到企业挂职服务两年,引导高素质人才深度服务企业发展,打通企业与事业单位人才互通渠道。

  挂职不是挂名,黄新华在企期间,全程参与来料、下料到烧制、选瓷的生产过程,以及研发、销售、决策的管理过程。从理论到最基础的实践学习,再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实施产业升级,他规范操作流程,调整设备参数,改进原料配比,帮助节约成本与能耗5%以上,成品率由92%提升到95.5%。

  在黎川县,像黄新华这样的硕士研究生共有10名,他们在环球陶瓷、九州陶瓷、文旅投等重点企业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技术难题30余个,成为黎川产业发展中的新生力量。

  这份力量源自于黎川县委、县政府因势而谋、应势而行,推动绿色转型发展的坚强决心。当地深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聚焦“1+1”产业布局,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打好工业创新发展擂台赛,做强县域经济。做强首位产业,积极推进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攻坚陶瓷产业转型赋能,进一步擦亮“中国陶瓷煲都”名片。做大主导产业家具,加快推进家具产业园建设,4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56家企业入驻,其中规上企业4家,带动未入统、租赁企业约100家进驻,“黎川康养家居”品牌更加响亮。做优特色农业产业,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农业,打响“黎川优选”区域品牌,做好香榧、食用菌、胭脂柚、烟叶等核心特色农业产业。

  组建6支专业和3支驻点招商团队,聚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闽东南地区精准招商。上半年,新签约20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的优强项目5个。特别是在佛山召开江西黎川(佛山)陶瓷家具产业招商引资暨招才引智推介会,签约意向项目12个,总投资30余亿元。谋划安排县重点项目150个,总投资约219亿元。

  成功举办“煲都画乡·智汇黎川”陶瓷产业发展研讨会暨景德镇陶瓷大学科技成果对接会,推动多个科研成果在黎川转化。抓好全省首批全市唯一的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实施85项改革举措,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效38项。依托“黎事好协商”“黎商夜谈”等平台,常态化开展政企面对面交流活动20多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资金等实际问题100多个,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创新活力释放,发展势头强劲。一个个重大项目建设背后,是全县上下奋勇争先的责任担当,是持续强化招商引资的成果落地,是营商环境更优的意识体现,这套“组合拳”,拼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1至6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规上工业总产值37.23亿元,同比增长7.18%;规上工业营业收入41.21亿元,同比增长11.3%;

  “在这里所学能够所用,自身价值得以实现,还能提升自己的本领,为当地产业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黄新华的底气,是黎川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底气,也是黎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向远而行 治理强基展新姿

  一大早,福建省光泽县杉关镇杉关村村民傅贤长就骑着电动车来到黎川县厚村乡飞源村,吆喝了几声,便领着几名村民返回,厂里刚接到新订单,临时需要增加人手。

  傅贤长是杉关镇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他喜欢从紧邻的飞源村找村民帮忙,骑车从位于福建地界的厂房到江西地界的村子里,只要十几分钟。

  在穿过两省界碑时,傅贤长看见了飞源村党支部书记胡爱明,两人打了一声招呼:

  “老傅,又走亲戚啊?”

  “胡书记,我来带几名老乡去厂里做事。”

  “很好很好,一家亲呢。”

  胡爱明还有一个身份:“赣闽省际总关情联合党支部”轮值书记。

  黎川县依托由赣入闽东大门的地缘特点和区位优势,健全基层治理机制,探索基层治理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村级省际联合党支部——赣闽省际总关情联合党支部。通过优化组织方式和资源配置,创新支部联建、村务联议、基层联治、资源联享、产业联盟的“五联”工作法,结成赣闽一家亲,有力有效推动省际边界合作交流,走出了一条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新路子。

  党心系民心,赣闽一家亲。联合党支部成员共15人,来自于黎川县飞源村和光泽县杉关村的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老党员、村小组长等群体,相互学习借鉴两地基层党建业务经验和工作成效,加强基层党建,筑牢战斗堡垒,实现“1+1>2”的叠加效果;

  飞源村、杉关村两地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积淀深厚,通过整合耕地、林地等自然资源,合力打造集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基地,构建赣闽边际生态文化“旅游圈”,一举扭转了过去两地在景区开发、客源管理等方面各自为政、同质化竞争的局面;

  两省交界处有268亩高山梯田,联合党支部流转过来作为集体资产,出租给江西省鼎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玫瑰,通过龙头引领,由公司提供花苗、农资、技术,再由两地农户种植,解决劳力就业2万多人次,带动两地村民户均增收1万多元;

  飞源村农田遇到干旱问题,上游杉关水库开闸,为两村沿线1500余亩农田灌溉送“及时水”,缓解了旱情,确保了粮食收成;

  …………

  赣闽省际总关情联合党支部是黎川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强基固本的一个成功缩影。

  推动城乡品质提升。该县实施城市功能品质再提升行动,融资15亿元实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加快完善农贸市场、路网管网、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改造等基础设施,以及停车场、小区公共充电桩、健康公园、城市游园等公共服务配套,逐步补齐民生领域历史欠账短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常态化推进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32家企业、3家商会累计捐资45万元。统筹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推行“强村带弱村”“镇村联动”,创新实施“兴村富民贷”,向有产业发展意向的20余个行政村共发放贷款2000余万元,加速推进农民增收、村集体增效。

  聚焦民生福祉改善,各项民生实事有序实施。全面落实各项稳岗促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送岗位下乡”等系列专场招聘活动。加快推进人民医院、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提升改造等医疗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城区学校改扩建工程等教育项目,进一步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重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塑美丽乡村新面貌,这块红色的土地已然种下了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文化抚州,梦想之舟。这是抚州着力塑造的文化品牌,正是当下黎川经济社会发展的写照。

  放眼黎河两岸,处处热潮涌动,逐梦前行的步履铿锵。

  当前,全县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会、市委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革命老区的高站位和强担当,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时不我待的奋斗激情,乘势而上、奋力赶超,努力在做强做优县域经济上闯新路、展新姿,为全省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作出黎川贡献。

  访 谈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

  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红色,是黎川最鲜明的底色、最坚定的信仰。90年前,中央苏区闽赣省在这里成立,第五次反“围剿”的第一枪在这里打响,从此红色基因根植于血脉、熔铸于灵魂,在黎川大地代代相传。

  黎川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挖掘保护红色资源,宣传推广红色文化,传承转化红色基因,不断激活新动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今天,这片红色沃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喜人变化。

  “我们将主动融入全省战略全局,抢抓发展机遇,按照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的要求,激活产业、生态、红色等资源优势,全力推动县域发展提质增效,以黎川一域之光为江西全局添彩。”黎川县委书记郑锦锋表示。

  黎川县立足服务发展大局,进一步统一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将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实化、见行见效。聚力产业联动发展,积极融入全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狠抓陶瓷、家具等重点制造业,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形成上下游配套、全链条聚合、集群化扩张的格局,推进工业创新发展;持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做好香榧、食用菌等核心特色农业产业,持续提升“黎川优选”区域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充分整合红色、古色、绿色、彩色、夜色等旅游资源,打造文化传承标杆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省“风景独好”旅游名县。聚力项目建设带动,围绕重点产业,注重招大引强,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行业引领强的优质项目和龙头企业落户,加快22个省大中型项目、43个市重点项目、150个县重点项目投资建设。聚力优化营商环境,以全省首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为契机,充分发挥“黎事好协商”“黎商夜谈”、法治营商环境服务中心等平台作用,打响“抚务周到黎即办”品牌。聚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新人民医院、29条县乡道路、城市游园和管网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聚力增进民生福祉,扎实办好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落实惠民惠企政策,同步抓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各项工作,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我们将巩固深化‘黎民事码上办’‘赣闽省际总关情联合党支部’等特色党建品牌,做好红旗(模范)党支部创评‘前后半篇文章’,并且通过‘一村一策’打造更多经济富村、宜居美村、文明新村、治理强村。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挖和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顽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行动持续推进‘四区四宜’新黎川建设。”郑锦锋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目标,也是一份庄严的承诺,更是一种神圣的使命。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天下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民生
   第08版:映像
   第09版:新论
   第10版:智库
   第11版:评论
   第12版:资讯
黎川向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