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杨碧玉
改革,是攻坚期、深水区的改革。开放,则是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2023年,全省重点领域改革蹄疾步稳,开放型经济破浪前行,各地各部门勇探新路、闯关夺隘,赣鄱大地澎湃着新动力。
日前,省委书记尹弘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扎实推进开发区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西经济区等国家战略,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不断优化升级营商环境。
破壁前行
开发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新余经济开发区聚焦“人、事、酬”三环节,推进扁平化管理;上栗工业园推行“管委会+平台公司+工业社区”新体制,精减科室,行政成本大幅下降……
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后,全省开发区数量整合至102个,国家级开发区平均享有省级、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分别为36.4项、102.4项,开发区实现节地增效……开发区主战场作用愈发明显。最新数据显示,全省开发区营业收入占全省工业营业收入的92.7%,工业利润占全省工业利润的92.9%。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2023年,全省跟踪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打破制度藩篱的,还有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国有企业等重点领域改革。然而也应看到,全省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小散弱”现象突出,职教本科学校较少;国有企业布局结构不优、核心功能不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同时,全省各地开发区前期改革部署与省级层面实施意见不能有效衔接,影响改革成效。
下一步,全省将抓实引进院校等专项行动及职教本科学校设置工作;完善省属企业战略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方案,推动地方国企向实体化市场化效益化转型。同时,督促有关部门抓紧出台配套措施、各地出台配套文件,形成全省开发区改革“1+N”政策体系。
惠通四方
江西区位“四面逢源”,扩大高水平开放,大有可为。
2023年12月20日,一列满载家具、小商品的中欧班列,从赣州国际陆港出发,驶向国外。作为全国唯一一个革命老区内陆港,这里2023年吞吐量达27.3万标箱,开行中欧班列132列,线路覆盖中亚、欧洲地区。
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赣州把口岸从沿海“搬”到了内陆,南康家具实现“卖全球”。全省深入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西经济区等国家战略,高水平举办世界绿色发展投资贸易博览会、跨国公司(上海)合作交流会等多项重大活动,做好“双向开放、惠通四方”的大文章。
江西的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目前,我省已与全球42个国家建立112对友好城市关系,江西企业累计在11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883家境外企业和机构。“江西建设”“江西制造”“江西援外”等国际合作名片更加闪亮。
全省开放型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23年前11个月,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9307亿元,同比增长4%;生产型企业进出口3604.5亿元,同比增长13.9%。
但是,我省开放型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开放活力不足,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我省将重点抓好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推动对外贸易稳规模优结构等方面工作,着力推进开放型经济上规模上水平。
高效便捷
2023年9月20日,抚州市创新打造的“企心办”平台启动联通联办服务机制,多部门现场办公,为东乡区鹏泰购物广场加快办理一系列开业许可,仅耗时8天。
这是我省优化升级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2023年,各地各部门以企业需求和群众满意为导向,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取得新成效——
紧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持续清理对经营主体设置的不合理条件;推动企业“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各项政策,全年为经营主体减负约1600亿元。
大力推行并联办理,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率由68.47%提升至88.78%,联合验收率由82.3%提升至97.66%……
全省营商环境整体水平还不高,受各种因素影响,“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时有发生。下一步,我省将加快推进新一轮对标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反面典型警示作用,健全营商环境评价体系。
省长叶建春指出,要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