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内涵式特色化建设

——“赣鄱高教十人谈: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

  2023年12月28日,由江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赣鄱高教十人谈: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九江学院举行。会上,省内10所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领导紧扣学科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等重点内容,激荡思想、碰撞观点,凝聚共识、擘画蓝图。现将发言摘编刊发,以飨读者。

  立足地方面向行业

  抢抓机遇推动内涵式发展

  罗旭彪

  井冈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井冈山大学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加快推进内涵式建设。

  锚定方向与特色定位。牢牢抓住立足地方、面向行业两个战略基点,聚焦高水平服务井冈山革命老区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推进12个师范专业认证,构建“7个医学本科专业+2家附属医院+5家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医疗服务格局。围绕江西省和吉安市重点产业,新开设3个职教本科专业,培养“信念坚定、忠诚担当、勇于胜利、能堪大任”的时代新人。

  深化校企融合办学模式。坚持需求导向,创新“订单班、微专业”模式,开设“红板订单班”“PCB微专业”“普正人才班”等5个微专业班。“赛证强技、实践赋能”与“需求导向、协同育人”模式分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采取“老师走出去、企业引进来”的“双向奔赴”方式,选派436名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获批省级“双师型”教师152名。

  开发高质量应用型课程。以培养“品德、能力、创新”为核心,陆续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红色资源融入课程育人的教学体系构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构建应用研究创新生态。坚持“制度引领+有组织导向+示范激励”,推动教研人员面向经济主战场、国家与地方重大需求找准切入点,深入产业头部企业找问题、做研究。树立“蛛联庇禾”绿色种植技术的示范激励,推动蜘蛛基础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的蝶变升级,并指导学生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

  坚定应用型转型发展信心

  狠抓应用型转型发展关键

  殷 剑

  上饶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应用型转型的关键在于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转型的核心是要形成产教融合、校地融合、校企合作等协同育人新模式。实现深度转型不仅仅是要推动人才培养的转型,而是要推动全面、深刻、系统的转型,真正实现产教融合深度发展。

  坚定应用型转型发展的信心不动摇。上饶师范学院通过加强制度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服务应用型转型发展人事管理、职称评聘、科研奖励等相关制度,突出应用型发展的鲜明导向。通过实施“51530”工程,实施平台、团队、项目考核奖励一体化改革,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已实现从“要我转”到“我要转”、从“局部转”到“全面转”、从“表面转”到“实质转”的发展格局。

  狠抓应用型发展关键,全面提升学科专业发展水平。坚持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和创新链相融合,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主动服务区域主导产业,聚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饶师范学院推动应用型转型发展,主要体现在7个方面:从管理制度上转、从学校文化上转、从部门职责上转、从人才培养方案上转、从学校投入上转、从师资队伍建设上转、从考核结果评价运用上转。

  自应用型转型建设以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有组织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能力均得到进一步提升。2023年,学校与上饶市信州区人民政府、江西移动上饶分公司实体运行数字技术应用产业学院,与上饶九牛文旅集团成立农文旅产业学院,组建马家柚、油茶等产业研究院;在上饶各县(市、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部分龙头企业成立一批教授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名师工作站、UGS协同创新实践基地。

  强化顶层设计 构建特色路径

  不断深化应用型转型发展

  陈小林

  九江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近年来,九江学院坚持应用型、特色化办学定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应用型转型发展积极探索实践。

  强化顶层设计,引领转型发展。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强化顶层设计。通过凝练办学理念,明确应用型办学定位;坚持内涵式特色发展,确立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大学的发展目标;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强化政校企合作。

  构建特色路径,推进转型发展。构建“四个转变”“四个融入”的特色发展路径,全面深度推进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在转型发展上,积极推动专业结构向“需求导向”转变,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推动师资队伍向“双师双能”转变,打造高水平应用型师资队伍;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改革,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推动科学研究向“服务地方”转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服务地方上,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融入地方产业体系,聚焦省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需求,主动对接产业链,强化人才链;融入企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企业需求有机衔接;融入师生创新创业,深化产创融合、赛教融合,把创新创业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建设保障体系,保障转型发展。创新制度体系,实施教学评价、科研管理、绩效考核及职称评聘机制三大改革,创新与应用型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基本条件建设,围绕“四新”学科发展,建设医创中心、智能制造实验(实训)中心、文理实验中心、大学科技园等平台,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努力提供智力支持人才支撑

  邱小林

  南昌理工学院理事长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高校要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中找准新方位,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战略布局中明确新坐标,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中展现新作为。高校学科优势突出,高端人才集聚,各类信息汇聚,创新要素集中,科研成果丰硕,国际交流频繁,理应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南昌理工学院主动服务江西省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精准服务省“1269”行动计划,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一是围绕“转什么”“怎么转”,更新服务观念,明确发展思路;二是精准对接航空产业链,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服务度;三是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优化核心课程设置,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四是坚持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之路,建立健全“校-社-企”多主体协同育人共同体,在时间上互嵌,空间上互动,形式上互补,内容上互融,不断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下一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增强内生动力,激发创新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服务力和贡献力,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南昌理工学院力量。

  强化服务应用实战需求

  推动公安院校高质量发展

  燕晓华

  江西警察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江西警察学院坚持政治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改革强校、从严治校,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学科专业、教师队伍应用转型,奋力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坚持政治建校,树牢正确办学方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英模精神,强化公安文化教育,创新大思政课改革,开展警务化管理,培育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坚持质量立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产、学、研、赛、训、培”,建设警务侦查技能、信息网络安全、公共基础实验等六个实训中心,推进高水平应用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深化“教学研练战”一体化“三全育人”模式,培育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坚持特色兴校,依托学校作为全国第一所公安部和省政府共建省属公安院校,坚持服务公安实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化全国经济犯罪侦查教育训练基地建设,打造公共安全教育研究中心、公安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等重点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大力推进开放办学,通过校局合作、“同城一体化”建设,积极推进重大案事件“进课堂”机制、“领导干部大讲堂”制度、“双师同堂”现场教学,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实现公安教育与公安实战深度融合。坚持改革强校,推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通过“新增设置、压减停撤、交叉融合”等方式,改造提升6个专业,交叉融合4个专业,联合申报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技术专业,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升级;推进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对接省“1269”行动计划,推进网络安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实施产教融合,开展全省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坚持从严治校,严管厚爱并重,激励约束并举,大力改进作风,提升工作效能,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

  紧扣产业办专业、强师资、做科研

  不断提升服务地方发展能力

  刘林芽

  萍乡学院院长

  作为江西省首批向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萍乡学院聚焦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和萍乡市“10210”目标,以“三个围绕”突出办学“三色”,蹚出一条应用型办学新路。

  围绕产业办专业,弘扬应用型办学“本色”。紧扣化工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先进装备产业链,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增加机械装备和材料类专业招生,开设智能车辆工程、仿生科学与工程等微专业;积极推进工业陶瓷、湘赣边区域先进装备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校企精准对接、产教深度融合,形成一批具有地方产业特色的专业群。目前,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链匹配度超70%。

  围绕产业强师资,擦亮应用型办学“底色”。建立校企人才“双聘”机制,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遴选50余名博士(教授),派驻重点企业挂职锻炼,服务企业的同时有效提升应用型教学能力。聘请80余名企业骨干担任校外导师,赋能学生成长,努力培养造就一流产业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

  围绕产业做科研,彰显应用型办学“成色”。以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重点,不断强化江西省环保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材料研究院等省市级科创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科创能力。组建环保新材料科技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组建“新材料产业链博士服务团”协同萍乡各县(区)企业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2家、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江西名牌产品1项、申报专利39项。“工博士服务团”在助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上效果显著,其中刘耀博士帮助江西金石三维智能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取得发明专利22项,该公司2023年实现年收入1.51亿元,净利润5600余万元,比前一年翻了40余倍。

  理念上转、方案上调、制度上变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陈运平

  景德镇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要实施科教强省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体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建设。

  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景德镇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在积极推进应用转型中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在办学理念上转,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定走应用型大学发展之路,服务江西省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省“1269”行动计划,坚持面向地方办大学、面向产业办学院、面向行业办专业,服务景德镇市“3+1+X”支柱产业体系,从学科专业、人才引进、教学科研、实践实训全方位推进办学理念转变。

  在培养方案上调,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两减两增”(减少总学分、减少总学时,增加课程挑战度及难度、增加实践性学分)“两分两合”(分层培养、分类管理,校地融合、产教融合)“两核两特”(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核心、陶瓷文化和创新创业两个特质)总方向持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管理制度上变,打出系列管理变革组合拳。围绕应用转型,出台《关于推进学校应用转型的几点意见》,坚持引企入校、引企入教,鼓励指导二级学院开展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校友会、校地融合、校企融汇工作,单设产教融合中心正处级机构,加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高职称高技能人才,常态化开展教师脱岗入企学习锻炼工作。

  以加快转型发展为先导

  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

  江作军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校长、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

  实施“校地互动”融合发展战略,这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制度保证。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地方性,即强调服务导向;应用型,即强调需求导向。地方院校必须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实施校地互动、校企合作,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

  优化“面向区域”学科专业布局,这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本质内涵。高校必须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主动对接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主动融入省“1269”行动计划,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着眼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江西应用科技学院通过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宝石工艺、电商物流等专业集群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加强专业结构优化与布局调整,提升人才链服务产业链的能力。

  加强“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所在。“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能力结构必须实现三个转型:知识结构,从关注知识本身到关注社会需求;能力结构,从基础研究能力到应用研究能力;价值体系,从学科体系到社会价值链体系。

  探索“产教融合”产业学院路径,这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路径依赖。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保障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科学性?二是如何有效支撑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达成度?江西应用科技学院积极探索专业学院、产业学院、双创学院“三院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龙南市政府及阿里巴巴、华为等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学院等6个产业学院,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改革

  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发展

  蒲守智

  豫章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豫章师范学院锚定全面实现应用型高校转型目标,明确“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确立“以德为先、育人为本、知行合一、服务地方”办学理念,提出“12468”发展战略,构筑南昌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实施应用型学科专业建设工程,促进校企、校地等深度融合,实现学科专业、科学研究等同步转型,推动内部治理体系、教师评价机制等系统改革。

  优化学科专业发展体系。按照“立足基础、重在应用、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形成优势”建设方针,主动布局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应用型专业,提前谋划微专业建设,着力打造基础教育与服务、生态城市与智慧发展、数字文化创意三个专业集群,形成与区域产业发展相契合的应用型本科专业体系。

  创新人才培育模式改革。以“德育引领、五育并举、产教融合、锻造能力”为导向,以“五对接”为载体,构建“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课程体系,完善“三结合、一覆盖”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豫章师院”品牌。

  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发展。以学校发展“小逻辑”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逻辑”,加快构建“产学研用投”协同发展体系,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与重点企业开展基础及应用性合作研发,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率,力争在绿色环保材料、大数据服务、儿童发展研究等领域扬优成势。

  学校将紧紧围绕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作出部署,积极对接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作出新贡献。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

  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宁 洁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促进“三大融合”,积极推动“四大转型”,不断深化“五大改革”,努力提升应用型高校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为科教强省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以需求为导向,主动对接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产业链,按照“专业+产业+区域”的建设思路,服务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省“1269”行动计划,通过“新增设置、压减停撤、交叉融合、改造提升”方式,逐步构建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学科专业体系,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应用转型的重中之重。学校面向区域、面向产业、面向企业办学,主动适应新业态、新趋势、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坚持产出导向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地、校企、校校协同培养机制,实现教学全程与生产实际融合发展。

  共建现代产业学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产业学院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学校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为目标,与企业合作共建虚拟现实(VR)产业学院、电商产业学院、AI音乐产业学院、体育与健康产业学院、纺织服装时尚产业学院等5个现代产业学院,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双向赋能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办学方向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赣鄱高教十人谈: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发言摘登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经济
   第08版:金融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综合
   第12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内涵式特色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