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元 郭 鹏 祝海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高地。”我省作为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肩负着探索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重大使命。当前,江西应当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推动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全力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
我省碳排放现状、问题与趋势
我省碳排放现状: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看,我省作为东部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整体经济实力和人均GDP居全国中等,第二产业经济占比较高。从能源消费结构情况看,近3年来,我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22年,全省11个设区市中有8个能耗负增长;从节能消耗情况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均同比下降,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有所收窄;从绿色低碳变革推进情况看,全省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占总电源装机的接近一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排在水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装机之前,一跃成为我省第二大电源。
我省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传统产业树大根深,产业结构转型困难;绿色低碳技术与绿色制造体系不够完善;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约束存在矛盾;碳排放统计核算标准与机制不健全;碳交易市场透明度不高;“双碳”领域专业人才紧缺。
我省“十四五”碳排放趋势:能耗总量增速放缓,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我省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增速虽有所放缓,但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增长动力加快转换,增长方式发生明显转变。随着能源消费革命不断深化,用能方式不断变革,能源清洁低碳化进程逐步加快,品种结构显著优化,利用效率高、污染小的清洁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传统的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不断下降,天然气、水电、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及其他能源)等清洁能源占比大幅提高。与此同时,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我省一直在加快产业调整,以优化能源结构和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节能目标的实现,能耗强度持续下降。通过加大节能降耗投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广使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不仅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普遍提高,且主要耗能产品单耗不断改进,能源综合利用保持良好水平。
综上所述,我省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能耗总量增速放缓,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节能降耗成效显著,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但是,全省第二产业经济占比较高,非化石能源使用比例较低,煤炭消耗、用电量依然呈上升趋势,江西省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存在一定的挑战。
推进我省碳达峰碳中和
的努力方向
发展低碳循环经济,打造“绿色园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大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打造绿色工业园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一是推进我省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优化我省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链条紧密相扣的空间布局。二是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循环再利用。加强对工业废物生产、回收和处置的全过程管理和信息统计,构建废旧资源交换网络和资源化利用系统。三是激励研发循环经济新技术新工艺。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行业、区域之间循环经济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横向合作和联合攻关,加快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进程。
聚焦新质生产力,创办“绿色工厂”。现阶段我省许多绿色低碳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绿色能源技术不成熟,理应加快科技和产业创新步伐,创办一批具备低碳发展创新技术的“绿色工厂”,通过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培育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形成支撑江西未来绿色低碳发展的竞争优势。
建立新型能源体系,推行“绿色能源”。由于经济发展与“双碳”目标推进之间存在“两难”的矛盾,江西应充分结合省情实际,深入推进绿色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有序推进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有序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合理控制石油消费,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推动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推进光伏、风电开发,因地制宜,推动生物质和城镇生活垃圾发电。
建立健全标准机制,出台“绿色政策”。目前,我省碳排放基础统计体系仍不完善,各地碳排放及能源相关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碳达峰路径分析方法不统一。因此,江西应建立健全全省碳排放、碳汇核算数据共享机制,为碳达峰碳中和形势研判等提供保障。在能源方面出台支持政策,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碳汇基础支撑,探索“绿色金融”。目前我省碳交易市场存在标准不统一、透明度不高、保障不够等问题,碳排放交易的监管体系和法律不完善,碳交易中介机构、服务机构以及碳交易市场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全省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探索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强化保险保障。
锚定“双碳”领域需求,培养“绿色人才”。当前我省培养“双碳”领域人才的院校、机构及专业稀少,碳排放数据核算核查、碳市场交易、碳金融分析等方面的人才较紧缺。省内高校应将“双碳”需求纳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更充分的交流机制,有效利用高校资源,帮助政府、企业梳理人才需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专业指导。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对培养、引进“双碳”领域人才的协调作用,积极组织高校专家学者进行市场调研、对相关课题研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搭建好政企学交流平台。
(作者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