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水利部办公厅发布第一批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大中型灌区、灌排泵站名单。其中,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同江电排站(以下简称“同江电排站”)成为全国16个入选的大中型灌排泵站之一,是我省首批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水利工程。
近年来,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峡管局”)以打造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水利工程为目标,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新要求,主动求变、奋勇争先,通过数智化赋能,强化标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保障库区工程安全,推动水利工程管理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标准保安全
重建轻管、管理落后是新时期传统水利工程管理转型升级亟待解决的难题。如何做到建管并重?实现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是出路。
2014年,江西省推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并在峡江水利枢纽库区防护工程开展物业化管理试点,峡管局探索实施水利工程“管养分离”,通过政府采购委托第三方物业化服务公司承担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
2017年8月,江西省启动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着力破解重建轻管、管理落后的难题,实现建管并重、加强管理的目标。峡管局担起了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先行先试的重任,该局按照省水利厅“典型引路、示范先行”要求,将同江电排站等25项工程作为第一批试点项目,开展省级标准化创建工作。
标准化怎么创建?峡管局决定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硬件方面主要对工程建筑物、设备设施和管理设施进行装饰装修、消缺补损、除锈刷新、安全防护、线缆规整、环境整治等改造提升;软件方面主要按省水利厅推行的“六步法”推进实施。通过厘清管理事项、明确管理标准、规范管理程序、科学定岗定员、建立激励机制和严格考核评价,分别解决干什么事、干成什么样、如何干、谁来干、干的积极性和管理长效机制的问题。
同时,该局编制制度手册,完善了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划界确权、管理设施建设等内容,明确了运行调度、巡视检查、安全监测、维修养护、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管理考核等管理工作标准与流程。2018年12月,同江电排站等25项工程经省级考核验收均达到江西省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一级”标准。峡管局副局长朱爱如介绍,经过标准化管理运行实践,干部职工标准化行为逐渐成为习惯,工程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明显,创造了不少特色经验,为全行业提供了借鉴案例,对推进全国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入选水利部红色基因水利风景区名录、入选第二届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如今,峡管局标准化管理成效正逐步凸显,高质量发展成果丰硕。
以数智强管理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峡管局以打造“体制机制运转顺畅、工程状况安全可靠、调度作用科学严谨、维修养护专业高效、技术支撑智慧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水利工程为目标,对工程管理提出新要求,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2年年初,通过公开招标,峡管局委托江西省水投江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河信息公司”)承接峡江库区防护工程物业化运行管理及维修养护。
一键启动,数智赋能让水利工程管理省时省力。在同江电排站,只要排水口黄海高程水位达到40米后,信息化系统就会将告警信息推送至操作员手机,操作员只需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启动电排站排水机组,电排站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围绕大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要求,我们在保障工程安全基础上,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模式上作出有益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改变了原来只靠人管理的传统模式,让科技发挥作用,有效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江河信息公司峡江项目部负责人辛星说。
同江电排站是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库区防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峡江库区同江防护区73.94平方千米内排涝任务,为目前江西省投入运行的单体总装机容量最大电排站之一。近年来,聚焦提升自身管理质效、做好防护区排涝任务,同江电排站把数智化手段作为推进标准化管理的有力抓手,强化标准化管理落实执行。建设智慧监测体系,实现监测监控全天候、全要素、全覆盖;建立集中调度控制中心,实现了远程集中控制、现场少人值守的集约化管理;统一业务应用平台,将工程管理工作融入平台线上操作和信息化处理,全面实现了管理事项流程化、流程处置闭环化、管理记录电子化和系统操作痕迹化,提高工作效率,强化监督管理,实现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不仅如此,同江电排站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引进无人机巡检系统,采用无人机巡查交通条件恶劣、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提高库区工程巡检的有效性,降低人员巡检安全风险。构建“教-学-练-考-评”一体化的VR仿真教育培训体系,学员可以身临其境学习和体验工程巡检、险情处置过程、设备维修等业务场景,增强培训的交互体验,提升业务培训效果。对站内4台水泵机组关键部位布设振动、摆动传感器,实现机组安全状态实时在线监测,基于水泵机组多种故障模型,实现设备故障实时自主诊断,对机组健康状态进行多维度评估,推动设备维护检修由“计划性”向“预测性”模式转变,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降低设备维修费用。
同江电排站只是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以数智赋能标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峡管局库区工程管理处负责人付鹏介绍,这两年,峡江库区不断探索实践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模式,以标准化管理和数智化管理为两大抓手,通过信息化赋能强化标准化管理落实执行,保障了库区工程安全和效益充分发挥,推动库区工程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智慧水利是传统水利发展的未来时,我们坚持标准先行、精细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和物业化管理,帮助各地水利工程运行和维养工作实现转型升级,为江西水利高标准、高质效服务全省社会经济发展大局贡献更多科技力量。”江河信息公司执行董事陈杰说。
“治水兴水 服务民生”
2023年年初,水利部公布了“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项目名单,全国117项治水工程入选,其中,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治水工程项目入选。
江西是农业大省,自古就是“鱼米之乡”。作为江西的母亲河——赣江在滋养两岸人民的同时也给沿岸百姓带来过生产发展和人身安全上的危害。2009年,为了不让两岸百姓再受洪涝之苦,我省投资99.22亿元,在峡江—吉水地段开工建设峡江水利枢纽工程。2017年,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正式竣工,极大地提高了赣江中下游两岸的防洪标准,使下游省会南昌市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同时,工程建设期间,实现库区抬田3.75万亩,开创全国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大面积集中连片抬田的先河;安置移民2.53万人;累计发电78.3亿千瓦时,经济和社会效益巨大。
“曾经,我们这里一到汛期,整个镇的上万亩田都成为泽国,现在有了堤坝和电排站,我们的田就再也没有被淹过。”受益于同江电排站的吉水县盘谷镇小江村村民肖范龙高兴地说,有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强力保障,该村还发展了万亩虾稻田,农业产业效益得到有力提升。“我们这个电排站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对防护区起到防洪排涝作用,解决内涝问题;在干旱缺水季节,通过维持较高的起排水位,结合防护堤上灌溉闸引用外河水,又能更好地解决防护区内农田的抗旱用水问题,对促进当地粮食丰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重要作用。”朱爱如说。近两年,同江电排站紧紧围绕防洪抗洪、服务民生目标定位,科学制定电排站机组启排和止排的水位,通过高频次的排水作业,有力保障沿岸百姓生产生活,惠及4.2万人、2.9万亩农田。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上犹江水电站,到21世纪的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一代代的江西水利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聚焦解决江西水系严重洪涝灾害威胁、保证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重要任务,栉风沐雨、踔厉奋发,取得了一系列瞩目成就,谱写了辉煌篇章。
未来,在深入推进标准化管理的道路上,峡管局将以更高标准、更优举措,为谱写江西水利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更多力量。张 民 杨义良/文
(图片由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