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保证了改革不断取得新胜利。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江西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本期评论版推出整版策划,以飨读者。
改革之识:系统集成 同向发力
■ 邹 沛
[江西实践] 作为唯一兼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国家试点的省份,江西始终锚定系统集成这个改革的“催化剂”,在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推动多部门、跨领域、全要素统筹联动,推动各项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写就了江西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江西境内,数千条河流纵横交错、百转千回,汇成赣、抚、信、饶、修五河,五河归鄱湖,鄱湖入长江。行走于赣鄱水脉,满目葱茏、水清岸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比比皆是。这既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也与江西全面开展“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密不可分。
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协同治理,形成覆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水陆面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格局,“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治理的改革成果,折射出江西用系统思维统筹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一理念不仅适用于生态领域,而且贯穿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领域全过程。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确立,再到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新思想新战略的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推动了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实践证明,将系统集成的科学方法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成功实践,这既是我们改革成功的经验密码,也是推进改革再深入、把改革进行到底的制胜之道。
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涉及问题之多、领域之广、矛盾之深前所未有,单兵突进、零敲碎打难有全局改观,偏执一方、顾此失彼还会“按下葫芦浮起瓢”。只有跳出一时一地、一部门一领域的局限,在更长时期、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整体谋划、协同推进,改革才能向着既定目标前进。实践中,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改革的总体目标、基本路径和重点任务,统筹考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改革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强化中枢指挥、凝聚共识合力至关重要。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全国一盘棋,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各自为战,而要协同配套。改革越深入,越要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防止出现各行其是、相互掣肘。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加强跨领域、跨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确保各项改革措施形成改革合力。当然,系统集成不仅是改革措施的组合和优化,更是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的重要契机。着眼于制度建设,形成制度合力,各项改革才能行稳致远。
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要汇聚成改革洪流,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如此,才能最大范围地凝聚共识、激发合力,最大程度地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之谋:奔着问题去 盯着问题改
■ 任 为
[江西实践] 江西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持续深化细化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7月18日上午,江西省2024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召开。上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5638.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明显。
发展出题目,改革作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新时代,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江西而言,就是要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目标,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未来产业,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江西始终坚定不移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做优做强做大制造业“强省重器”,已经由传统的农业大省迈入了新兴工业大省行列。但由于起步晚、底子薄,与发达地区相比,我省还存在过分依赖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集聚效应不强、营商环境不优等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是改革的动因。发展的卡点堵点在哪里,改革的发力点就在哪里,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应运而生。聚焦产业链建设,“1269”行动计划通过“六大行动”破解以往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针对服务市场主体能力不足问题,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行动,推行“链长+链主”的模式、“链长+园区”的模式、“链主+基金”的模式、“链主+平台”的模式,充分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紧密结合;针对产业集聚效应不强的问题,实施产业链融合发展行动,推进产业链集群化、产业集群链式化,深化产业链对接协作,促进产业链群协同发展……据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江西多地重点产业营收增幅明显。
坚持问题导向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每个时代、每个生产力发展阶段都有制约自身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以问题促改革,就是在自我否定中实现自身向更高阶段的超越。现阶段,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必须下大力气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改革之勇:
突出重点 大抓落实
■ 黄仕琼
[江西实践] 今年,江西在全省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聚焦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扩大开放、乡村振兴、民生实事、治理强基抓落实,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改革目标实现。
从80年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到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改革发展口号;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改革方法论,无一不在强调抓落实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我们要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气力抓落实,以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实干担当的昂扬姿态,把向老百姓作出的改革承诺一个一个变成美好现实。
改革大潮浩浩汤汤,面对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只有勇立潮头、踏浪前行,才能抢抓先机、赢得主动。随着昌景黄高铁通车,江西成为全国首个所有设区市通时速350公里高铁的省份;全球最大、国内首艘万吨级远洋通信海缆铺设船顺利在赣下水;深化金融改革,全国首单地方国企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在赣发行……这些改革发展项目,没有一个不是在雷厉风行、高效推进下取得的成果。改革越往后、越深入,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就越大,要啃下改革中的硬骨头,牙齿就要比它更坚硬,越需要大抓落实的勇气和智慧。
从实际出发、抓重点问题是抓落实的前提。古人云:“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略者不可以仓卒制,而功者不可以侥幸成也。”无论是系统推进还是整体谋划,正确的战略都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必须讲究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关于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这就要求既要有大刀阔斧、一往无前的勇气,又要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智慧,把改革的现实条件、重点问题弄清楚、想明白、琢磨透再决策、再实施,绝不能云里雾里、心中无数、浑浑噩噩。结合实际情况、锚定长远目标,合理安排改革的重点和顺序,集中资源和精力推动关键领域的改革,才能事半功倍。在条件不太具备的领域,要做深做实调查研究,敢于善于先行先试,积极寻求最大公约数来形成发展共识。
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是抓落实的保障。“标兵”在快跑,“追兵”在紧跟。如果稍有懈怠,做不到谋定快动,原有的优势就可能丧失,原有的差距可能进一步拉大。抓落实,重在抓早、抓快、抓好。一方面,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狠劲,谋定的事该办的坚决办,决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决不能等;难办的事想办法办,决不能放;需合力办的事主动办,决不能推。另一方面,要有“一锤接着一锤敲”的韧劲,面对痛点难点,要以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改革之志:
民之所望 改革所向
■ 易江然子
[江西实践] 近年来,江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推进改革,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一系列改革成果强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
近日,江西在全国率先上线医保码(医保电子凭证)“一码付”应用的消息刷爆网络。“一码付”应用上线后,参保群众看病就医时,只需扫一次医保码,即可轻松快捷完成医保结算和自费缴纳等流程,免去了反复奔波的麻烦。这是我省推动落地医保服务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创新举措。民之所望,改革所向。以人民利益为旨归,改革的科学性才有支撑,落实的有效性才有保障。
改革为了谁、依靠谁?这是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目的与动力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牢记“人民”二字,抓改革就从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面对群众提出的家门口断头路久久不通,影响出行等问题,南昌连续三年开展“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化工围江”致长江生态环境风险加剧,沿岸居民深恶痛绝,九江石化实施1.9公里码头岸线环保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绿色生态港口建设,“不让一滴油污入长江”;聚焦公租房申请繁琐、管理困难等问题,宜春建立“两审两公示”线上审核制度,压缩审批时限,同时建立“公租房APP+门禁系统+线下核实”三重监管机制,杜绝转租闲置,确保公平透明……一件件充满力度和温度的改革实招、硬招赢得了老百姓的好口碑,“路修通了”“环境更好了”“住上新房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折射出改革的含金量。
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今天,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这对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无论多难,只要站稳人民立场,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改革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改革措施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的政策主张”。
对此,一方面,我们要把牢价值取向,坚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既要聚焦现阶段人民群众需求强烈的重点实事,看准了的就抓紧干,更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推动各项改革同向发力,持续释放以改革惠民生的强大效能。另一方面,要与人民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既“面对面”,让群众掏心窝子、直接提意见,也要“背靠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的渠道,真正把群众的意见充分收集起来、反映上来,准确把握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改革是否满意,在问计于民中找到破题的关键,在群策群力中凝聚奋进的共识,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青年话改革
我是00后,家中长辈常说我们是最幸福的一代,刚开始我不是很理解,后来回到乡下老家,看到从前的泥巴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家家户户的房屋都粉刷一新,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了,我就深刻认识到这一切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人解放思想、实干苦干的结果。
——南昌大学大二学生 巫艳萍
我感受最深的是科技的进步,小时候,总是守在电视机面前,生怕错过爱看的动画片。现在,一部智能手机让我们有了自由选择的权利,甚至能解决衣食住行的大部分问题,让人不禁感叹科技的力量。正是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让中国科技一次次实现弯道超车,给生活带来便利。
——江西财经大学大二学生 孙丽平
改革不仅带来物质的富足和生活的便利,还有理念上的更新。比如,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共享充电宝,还有共享自习室、共享办公室的出现,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经济制度改革释放了经济的活力,催生了一大批经济新模式,不断改变着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江西财经大学研一学生 施悦彤
通过深化“双减”改革,孩子们笑容多了、家长焦虑少了,教育得以回归本质;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提升了……这些都是发生在老百姓身边实实在在的变化。老百姓关心什么,改革就要去推动什么,期待未来生活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愈发绚烂多彩!
——南开大学大三学生 程政翔
我家住在仙女湖边,曾几何时,沿湖村民大多以养鱼为生,由于不科学的养殖和捕捞方式,水域生态被严重破坏。通过综合治理,比如,将仙女湖全境列为畜禽养殖禁养区,开展污水处理体系综合提升改造等,现在的仙女湖碧波荡漾、水清岸绿,是我们休闲旅游的“桃花源”。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见证了江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步履铿锵。
——南昌大学大三学生 吴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