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红色记忆“活”起来

——吉安县用好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

  本报全媒体记者 周 幸

  深秋时节,走进吉安县登龙乡朗石村,村中红色壁画和标语随处可见,标志性红军广场、旗杆石林、研学大讲堂等建筑静静伫立,散发着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

  吉安县是著名的“将军县”,走出了余秋里、肖望东等4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如何让这些红色记忆“活”起来?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吉安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物、事、人、魂”,将红色文化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健全体制机制,高标准打造了永和镇锦源村、万福镇井头村、登龙乡朗石村等15个红色名村,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

  启智润心,培育新时代“播火人”

  “清江村有343名革命烈士,年龄最小仅16岁,留下了‘一门六烈士’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安塘中学“小小讲解员”裴傲雪站在参观人群中,讲述安塘乡清江村的革命历史。

  清江村是原中共湘赣省吉安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安塘乡以发生在本乡的革命故事为重点,收集整理了20余个红色故事,由中小学选拔出来的6名“小小讲解员”倾情讲述,实现将红色文化教学延展到课堂之外。

  安塘乡用活本土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中小学常态化开展“讲红色故事”比赛,依托主题班会、“开学第一课”等开展红色教育。通过查阅、搜集、整理、研究相关文物资料及史实、走访烈士后代等,聘请党史专家精心编撰了全县首本乡镇党史教材——《红色安塘》,由专业讲师开设红色课堂,每年为中小学校宣讲10余场。

  红旅融合,打响特色小镇品牌

  “插入不同卡片,系统就会立即播放相应历史事件的影片;点击滑轨屏上不同时间段,系统就会详细介绍这期间的战斗过程,互动感、科技感满满。”踏入油田镇延福记忆红色教培基地,油田中学九(5)班学生段雅杰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作为土地革命时期延福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域,油田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将老旧废弃电影院改造建设成延福记忆红色教培基地。近年来,油田镇开发建设以油田村、丁田村、延福记忆红色教培基地和蔡顺礼、曾光明将军故居等为核心的红色延福旅游基地,逐步建立拓展基地、研学项目、主题剧场等红色平台,连点成线、连线连片,着力打造“红色名镇,秀美油田”这一红色品牌,切实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今年以来,依托乡镇党校、红色教培基地等阵地,吸引8000余名干部群众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研学。

  创新形式,拓展传播新路径

  “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傍晚时分,横江镇横溪村广场上,露天大屏幕播放着红色电影,村民跟随影片齐声高唱红歌。随着“红歌大家唱”“红色电影展播”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继开展,村民参与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

  为满足不同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和个性化期待,横江镇策划了多场接地气、高人气的红色文化活动,把村民相互交流红色经历、红色体悟等场面拍成短视频,有效激活群众参与效能,持续深化红色教育,构建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红色文化传播新方式。

  横江镇将革命故事与英雄事迹紧密结合,将这些素材编织成生动、深刻的故事作品,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打造出一批批红色文艺精品,并通过“线下专题展览+线上视频播放”充分展示,增强当地红色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此外,横江镇积极与县委党校对接,申报了红色教育现场教学点,已接待安福县、永丰县、江阴市等地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还吸引了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来此开展暑期调研活动。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民生
   第05版:数据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公益广告
   第08版:资讯
让红色记忆“活”起来
“同心小屋”画出最美同心圆
信丰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景德镇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召开
赶制出口订单
宁都用心用情提升信访工作质效
完善“三能”机制 激发国企改革新活力
织密小微权力监督网
搭建平台 助梦启航
大余“就业之家”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