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徐黎明
“开镰喽!”10月10日,在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献忠村,参与认领稻田的企业家们喜气洋洋,走向金黄的田间,拿起镰刀割下了第一把稻谷。
献忠村有耕地3000多亩,由于不少地块为零散边角地,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在民建南昌市委员会的谋划下,献忠村制定发展共享式、开放式休闲农业项目的计划,由该村提供田块和项目运营管理,企业支付费用认领田块,用作企业员工家属体验春播秋收的农业生产基地,并可获得产出的有机大米。
今年5月,60多名民建企业家会员与献忠村逐一签订合作协议,共签约稻田68.5亩,援助金额16.44万元。该项目在不改变基本农田土地性质的前提下,通过提供“订单式”体验农田认领服务,实现农民增收。献忠村党总支书记蔡久件介绍,企业家认领农田,每亩缴纳2800元,其中400元是为脱贫户提供的帮扶资金。全村20户脱贫户,每户每年有1000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