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足口病高发季 如何做好预防

  每年的9至11月是手足口病的秋季高峰期,高发人群是5岁及以下儿童。家长千万不要掉以轻心,需持续关注孩子是否出现手、脚、臀部等长皮疹,口腔长疱疹等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且易实现

  粪口途径: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皮肤(水疱液)、玩具、餐具、水源、食物以及物品表面等引起感染。

  呼吸途径: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患儿咳嗽、打喷嚏。

  隐性感染者比例较大。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尤其是隐性感染比例较大。也就是说,在患者出现症状前就已经具有传染性,通常以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预防手足口病,要做好以下6件事

  避免接触患儿:尽量不要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和洗浴用品等,防止交叉感染。

  保持手卫生:建议孩子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回家后、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

  减少聚集: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环境通风:密闭公共场所和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清洁消毒:公共场所、游乐场、幼托机构等儿童多的场所,与皮肤疱疹液、口腔分泌物或粪便接触过的物体表面需要清洁和消毒,包括门把手、台面、玩具等。对于可能传播病毒的污染物也应该清洁和消毒。

  接种疫苗:接种EV-A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并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为尽早发挥保护作用,鼓励6月龄至5岁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1岁及以上儿童越早接种越好。

  发现孩子感染手足口病,家长要做好这几点

  ● 不要惊慌,密切观察;

  ● 保证水分摄入,防止脱水;

  ● 积极控制高热,避免不必要用药;

  ● 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孩子如果出现持续高热、神经系统异常、呼吸异常、循环功能障碍、中度或重度脱水等情况,可能发展为重症,一定要立即就医。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金融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综合
   第12版:资讯
躬耕杏林守初心 精进岐黄护安康
江西首例青春前期生育力保存手术实施
手足口病高发季 如何做好预防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
实现医疗机构间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