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家企业签订改造意向协议,28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企业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至L6级以上,培育省级“数字领航”企业、“小灯塔”企业、数智工厂等潜在标杆示范企业30余家,建设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走进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井冈山经开区),一个个数字化生产应用场景让人耳目一新。
近年来,井冈山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以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截至目前,井冈山经开区打造了1个电子信息行业数字转型促进中心,遴选数字服务商5家,推出“小快轻准”解决方案19个,30家企业获批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木林森、生益电子、红板科技3家企业分别创建国家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国家“5G+”智慧工厂。
一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智”胜之道,在这里加速形成。
精准施策
推动企业主动数转
“改造前,公司面临着仓库管理高度依赖人工、效率低下、错误频出及库存数据失真等多重挑战。现在,我们引入了‘数据+平台+应用’的先进管理模式,结合条码技术、电子标签、手持智能移动终端等硬件设施,实现了产品存货数据的标签化管理、出入库规则的标准化以及动态监测的实时化,显著提升了物料管理的精准度与效率。”江西省桑格尔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彭才群介绍道。
为积极抢占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先机,加快制造业企业“智改数转”步伐,井冈山经开区秉持高度尊重企业主体性与实际需求的原则,针对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特点,精心设计并推广了一系列中小型制造业企业“轻量化”数字转型方案,较大地降低了企业转型的门槛与成本,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难题。
在江西省桑格尔电子有限公司的轻量级数字化改造项目中,该公司仅以60万元的投资,便实现了仓储管理的全面数字化升级。一系列的改造措施,不仅使公司的数字化水平从L6级跃升至L7级,更通过“数字化+互联网+仓储管理”的深度融合,极大提高了物资分拣的高效性、安全性与准确性,确保了物资收储与周转的高效运行,使得仓储内部管理更流畅、更高效,进一步强化了供应链的协同与透明度。
“现在,我们仓库管理所需现场人员减少至原有人数的三分之一,每日出货量提升了近33%,效率提升显著。同时,通过将物料入库管理延伸至供应商端,近千家供应商的标签准备工作量降低了80%,有效减轻了供应商的负担。预计今年全年营收将突破3亿元大关,实现超过60%的增长,这就是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桑格尔电子仓库主管杨汉镐欣喜地表示。
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井冈山经开区积极召开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和业务培训会,并发动帮扶专员深入企业一线宣讲相关政策,为40余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企业提供项目咨询,兑现两化融合贯标及数字化转型项目扶持资金135万元。同时,对2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全覆盖免费诊断工作,为130余家企业编制了诊断建议书,为重塑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
聚木成林
加快构建数字生态
走进集专业电声制造、电声方案提供、智能穿戴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科技型企业江西瑞声电子有限公司,高效协同的数字化生产场景令人印象深刻。不久前,在当地数字专员杨林的帮助下,企业对产线设备和管理系统全面升级,顺利完成了新一轮数字化转型。
“我们在自动化和数字化转型专项投入资金已超过3000万元。通过MES系统、智能仓储系统和自动化的深入应用,推动生产工序智能化,实现生产现场的快速响应和透明化管理。公司生产效率提高了20%左右,产品良率提升5%左右。现在,我们的客户涵盖OPPO、vivo、一加、漫步者等国内外知名品牌,随着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加深,我们的朋友圈还将进一步扩大。”瑞声电子IT部主管李昕说。
近年来,井冈山经开区着力构建平台、技术、人才集聚发展生态圈,聚力打造“雨林型”数字经济生态。
一方面,井冈山经开区聚力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数字诊所),引进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南昌大学等院校,建设覆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技术服务团队。目前,已有近100名技术人员扎根本地,培养了20名具有诊断贯标能力的服务专员,为木林森等龙头企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20余项。
另一方面,该经开区发挥三大通信运营商资源优势,揭榜建设电子信息“数字视听”和“PCB”省级产业大脑,为区域集群转型发展提供顶层规划设计和供需方案,“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同向发力,数字生态不断优化。
同时,井冈山经开区紧盯技术攻关,组建5支数字化队伍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的数字化转型方案,并引入东南大学、南昌大学团队全面开展数字化人才培养,协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全方位带动产业升级。
“如今,我们通过基于5G网络的开放式、个性化定制平台,打造了国家智能制造标杆示范场景,实现了自动物流和大数据管理,生产过程参数可做到自动采集和下发,产品皆可全流程追溯,有效地提升了产能、提高了效率。”吉安生益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江介绍道。
龙头引领
全链融合协同转型
走进南亚新材料科技(江西)有限公司,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座“无人工厂”。
“我们引入了MES生产管理系统、EAP数据采集系统等一系列尖端管理系统,构建起一套高度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产品质量可溯化、信息共享化的智能制造体系,涵盖供应商、客户、研发等多方参与者,数字化水平稳居L8级,正加速向L9、L10级迈进。”公司总经理包欣洋说。
今年以来,井冈山经开区全力帮助南亚新材料等行业龙头企业,加速开启数字化转型之旅,以龙头企业的率先转型带动整条产业链融合协同转型。该经开区联合吉安电信,帮助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链主龙头木林森打造“LED照明器件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促进上下游5家中小企业进行应用,企业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在链主企业的示范带动下,红板科技、满坤科技、中络电子等一批PCB企业和一批产业关联紧密的终端企业也同步加快了数字工厂建设。
“为了将生产、销售、研发、品控等系统打通,发挥最大效能,我们从三个维度深化数字化改造:首先是设备智能化升级,车间全面更换先进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率大幅上升、人工干预大幅下降;其次是系统集成化革新,制造、仓储、设备、数据分析等系统无缝对接,网络协同构建智慧工厂,关键工序数控化率高达99%;最后是理念上的数字化,公司决策层力推管理层与员工思维转型,让数字化理念深入人心,成为管理、生产的灵魂。”南亚新材料信息部总监徐家祥表示。
深度数字化转型,让南亚新材料的生产线仿佛拥有了神奇的魔力:上胶工艺由人工经验选择跃升至系统自动推荐最优方案,效率增长30%;叠配工序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重构基础设施平台,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让工序批次匹配率达100%……在井冈山经开区的南亚新材料N6生产线,如今已创下了相同人数下产能超越上海工厂3倍的成绩,人均产值高达500万元,向世界展示了顶尖自动化程度的魅力。
龙头引领,使得井冈山经开区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越走越坚定。目前,全区有54家企业已确定改造意向,28家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企业陆续开展了数字化改造,今年已推荐申报省级“数字领航”企业7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家,筹备申报“小灯塔”、数智工厂等潜在项目20余个。
刘 萍 唐 雄 季启轩 胡羽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