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谋共赢 携手向未来

——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走进江西”视察活动侧记

  本报全媒体记者 焦俊杰

  立冬过后,赣鄱大地依然风光旖旎,处处澎湃着生机与活力。

  11月11日至15日,我省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在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和省政协组织下,20余位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深入赣州、南昌等地视察,近距离感受我省发展新气象、新面貌、新成效。

  时隔两个月后,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理文造纸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文俊与江西又有了一次美好的相遇。

  “今年9月,我参加了江西开展的2024年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经贸合作活动,深切感受到了江西招商引资的满满诚意、发展产业的坚定决心。”李文俊说,在江西投资兴业多年,企业发展接连迈上新台阶,未来仍坚定看好江西的发展前景,计划今年在赣追加15亿元投资。

  产业是发展的基石,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视察中,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重点关注了江西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情况,他们进园区、访车间、听介绍,“发展快”“后劲足”成了委员们评价江西产业发展的高频词。

  在赣州市南康区,视察团一行走进南康家居小镇、家具新中心,考察家具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从一把刨刀、一根锯条的老木匠行当,发展成在全国叫得响的现代家具产业,家具卖到了世界各地,真是了不起!”全国政协委员蔡荣星说。

  在南昌高新区,委员们深入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昌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了解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江西产业发展既有‘新’的培育,也有‘旧’的改造,产业发展后劲很足,未来可期。”港区省级政协委员联谊会文宣委员会副主任熊力颋说。

  这是一次震撼人心的红色之旅。

  在瑞金叶坪革命旧址群,一拨又一拨省外学生前来研学;在于都河畔,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巍峨矗立,庄严肃穆……委员们参观红色旧址、聆听红色故事,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今天的发展成就。”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百利宏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少康说,接受这样的红色教育很有必要,既增长了知识,也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分,希望未来组织更多香港青少年来参观学习,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红色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真是一场空前的视觉体验,仿佛带我们穿梭回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江西社团联谊总会会长吴辉体沉浸在剧情中,思绪久久难平。

  这是一次感悟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之行。

  在赣州国际陆港,龙门吊忙着装卸集装箱,一辆辆满载出口产品的班列蓄势待发。“内陆城市有了‘出海口’,企业融入全球、拥抱世界的步伐也更快了。”委员们对江西加快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成效称赞不已。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委员们在欣喜于革命老区发展成就的同时,积极为江西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港澳地区拥有先进的科技和雄厚的资本,与江西优势互补,产业合作空间广阔。”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深圳社团总会常务副会长王明凡告诉记者,这次视察活动让他对江西有了深入的了解,“作为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我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推荐更多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来江西寻找合作机会,共享江西发展红利。”

  我省人才引育和教育发展情况也备受委员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仇鸿提到,香港高等教育实力雄厚,近年来香港高校陆续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分校,能否探索将这种模式在江西进行复制,进一步提升江西高等教育水平,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江西是文旅资源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陈寅认为,赣港在旅游方面合作大有可为,希望进一步参与江西旅游资源开发,把江西更多的旅游产品推向港澳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贸易发展局理事林涌认为,江西需要加快“引进来”“走出去”步伐,“我们可以充分发挥香港贸发局联通世界的平台作用,助力江西招商引资,同时利用好大型会展活动,帮助江西企业开拓市场。”

  合作谋共赢,携手向未来。大家一致表示,将牢记政协委员职责,推动赣港澳加强交流合作,努力向海内外宣传推介江西,为江西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走进江西”视察活动侧记
~~~马森述在南昌督导调研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开幕~~~
~~~——记婺源县秋口镇党委
~~~
~~~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民生
合作谋共赢 携手向未来
以更高站位更强担当更实举措全力打赢集中整治硬仗
江西展团携265项创新成果亮相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喜丰收
习近平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举行会谈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