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余 燕
初冬的婺源李坑景区,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众多游客漫步在青石巷道,感受古老的时光印记。围绕景区提质升级,秋口镇党委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让这个知名的老牌景区焕发出新活力。
近年来,婺源县秋口镇党委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为民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带领乡亲们共奔富路,全镇呈现出了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喜人景象。今年10月,秋口镇党委获评第七届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
以绿生金铺就生态“富民路”
在秋溪村有机茶产业基地,负责人詹林友指着大片青翠茶园向记者介绍,全村约5000亩茶园,一部分由村集体经营,一部分承包给大型茶企管理。全村1680名村民,年人均增收1000元,实现了“家家有茶园,户户有增收”。
位于婺源县东北部的秋口镇,自然风光旖旎秀丽,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明清古建保存完整,徽派文化源远流长。优越的自然禀赋和交通区位,成为秋口镇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大优势。
秋口镇党委因地制宜,坚持绿色发展,明确了辖区16个村居的发展定位和思路,编制出“一村一品”乡村振兴规划。镇党委坚持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持续开展“强村富民”帮促行动,打造了以石门村、秋溪村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振兴先进村。
秋溪村做大做强茶产业,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了一条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3.98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7.84万元。石门村凭借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和蓝冠噪鹛等独特生态资源,打造了蓝冠噪鹛科普馆、湿地公园研学基地等一批旅游景观,村民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2023年,人口仅512人的石门村,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3.1万元,较2013年增长了6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乡村振兴产业带项目顺利推进、米酒产业不断推陈出新、茶产业产销两旺、民宿产业提质升级……如今,秋口镇16个村,个个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25万元。2023年,秋口镇入选“江西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
为民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
“感谢党和政府及时为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居民吴兆元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均有残疾,在镇上开了一间修车摊。但摊位不固定,加上风吹日晒,经营很不方便。
了解情况后,秋口镇党委书记吴锦寿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在街边的停车场规划建起帮扶店铺,并把吴兆元的修车摊安置在店铺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秋口镇党委发动党员干部从小事做起,将为民办实事作为工作突破口,经常走村入户,问一问群众想什么、要什么;通过设置党员服务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民情等特色微岗位,让全镇党员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该镇创新打造“幸福来串门”基层治理品牌,党员干部走村入户,开展民情摸排、政策宣传、农业技术和产业发展宣讲指导等工作;开通“码上办”特色服务通道,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办理业务。仅2023年,秋口镇党员干部为群众、游客解决各类问题4763件,其中通过“码上办”通道收集办理问题176件。
2022年6月20日,上饶遭遇超历史极值的大汛情,镇村干部第一时间投入抗洪抢险,挨家挨户敲门呼叫群众转移,并用冲锋舟将被困的孤寡老人一一接出;为改造提升石门村至词坑口村5.7公里道路,吴锦寿与设计、建设单位负责人一道,冒着酷暑商量线杆搬移、耕地林地节约、沿途景点保护等大小事宜……一桩桩民生小事、实事,搭起了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近两年,该镇累计投入资金7500余万元,完成各类民生项目109个,镇村面貌焕然一新;开展送医下乡、送教上门等暖心民生服务;强化兜底帮扶,发放各类补助资金46.6万元,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点赞。
“被评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是对镇党委工作的鼓励和肯定。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畅通‘两山’转化通道,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吴锦寿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