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以“向新·奋进”为主题的2024江铃集团科技日活动在南昌市红谷滩会议中心举行。活动现场,江铃集团115项科技进步奖、27项优秀发明专利、31名先进个人、16个先进团队、14项政府行业荣誉在会上受到隆重表彰,15个在研的重大整车项目和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发榜授旗。
这是江铃集团连续九年以高规格、重奖励的形式表彰科技创新工作者,奖励总金额达800万元。江铃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邱天高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创新需要久久为功,江铃集团紧跟时代步伐,围绕“稳中奋进”的总要求,连续多年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力度,迭代新品密集上市,传统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同时发力,今年推出了一大批高热度的全新车型,为南昌“智造”增添了新魅力。
当天,活动还举行了科技成果展和科技创新论坛,全方位展示集团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拥抱新技术,推动“新四化”转型的丰硕成果,并邀请了华为、百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和南昌大学等单位的行业大咖、专家教授,分享最新科技成果,探讨行业趋势,为江铃集团科技创新提供新思路。
科技引领,创新赋能。今年,江铃集团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数字化转型及产业升级,围绕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和南昌市“8810”行动计划,阔步迈进“科技江铃 特色江铃”的向新之路。1至11月,集团整车销量41.6万辆,同比增长18.5%,其中海外出口11万辆,同比增长20.3%。集团连续23年荣登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连续6年跻身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并再次获评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优秀等级。
驱动向新
坚定奋进信心——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江铃集团加强顶层设计,构建集团科技创新管理新框架,从创新要素和技术统筹两个维度,开展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各公司按照集团要求,围绕企业战略,制定相应的产品规划、技术规划和能力建设路径,产品规划支撑业务战略,技术规划匹配产品规划,确保技术能力与企业战略、产品策略、市场策略保持高度匹配,形成科技江铃核心竞争力。
集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将研发投入占比作为考核各子公司绩效的关键指标。今年以来,集团研发费用投入超30亿元,其中制造业板块研发投入占比超4%,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9月4日,江铃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与动力系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智能网联试验大楼奠基开工;集团研发平台量质齐升,旗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6家,江西省专精特新企业达27家;各级技术平台增至76个,其中包括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以及69家省、市级技术平台,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集团拥有授权专利总量达5320项,其中发明专利1016项,同比增长41%,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领跑全省。
集团研发人员中的“新四化”人才、中高级研发人才、中高级职称人才占比持续提升,其中“新四化”人才占研发人员总数的31%,中高级职称的研发人才占研发人员总数的31.26%。
对外开放
昂扬奋进姿态——
江铃集团以开放的胸怀建立“高度互联互通”的创新体系:联合头部企业、行业专家搭建专业高效、深度前瞻的交流平台,策划组织了10余场科技论坛及技术交流活动;深化与各大高校院所“外部智库”的合作共建,在前瞻课题研究、研发项目攻关、试验资源共建、重大课题申报等领域资源共享;携手(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以下简称:南汽研)在人才引培、技术研发、企业孵化、试验服务等方面深入合作,创新成果加速转化。
做大“朋友圈”,做强产业“生态圈”。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百度联合开发的颐驰06车型,投入武汉、重庆、东莞、香港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化运营,全年预计交付1000辆,成为集团首款为智能驾驶头部企业正向开发的运营产品;江铃股份与文远知行合作开发的无人驾驶轻客Robovan进入商业化试点运营阶段,无人化测试里程超20万公里;江铃集团与博世签署合资协议,填补集团在电机电控领域的空白;经纬恒润汽车智能电动平台项目成功落地,补齐集团关键电子电气零部件产业链;江铃集团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与孚能科技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加速集团固态电池关键技术应用进程。
对内协同
聚合奋进力量——
江铃集团加大技术共享平台的统筹力度,有序搭建纯电商用车共享平台、混动动力共享平台、电子电气架构共享平台、自动驾驶平台、技术降本平台等七大技术共享平台,着力推动跨公司、跨部门的技术交流,强化技术平台的联动、共建和赋能。同时,积极引导子公司按照技术方向引导、前瞻技术储备、关键技术突破、技术平台共享、核心部件通用、研发能力共建等技术统筹模块,推进技术共建共享,强化技术能力提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协作共建、技术共享等多种模式下孵化的创新成果,如点点繁星、加速涌现:江铃底盘股份有限公司自研设计高集成免维护轮毂,并与博世合作开发先进电驱桥产品;江铃股份与(同济大学)南昌智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协作共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动力系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成功组建;江铃集团晶马公司与江铃股份协作共享,攻克商用车领域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关键技术。
数智赋能
激发奋进之势——
未来三年,江铃集团数字化转型“1355领航计划”焕新出发,重点打造集团本部和子公司数字化研发和产品、数字化营销和服务、数字化智能制造、数字化供应链协同、数字化运营管理五大新型能力,力争达成优化客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创新商业模式的中长期战略目标。目前,215个数字化项目中的80%已实现落地交付。
集团加大数字化技术赋能力度,持续发力智能驾驶、智联网联、智联座舱领域:将人工智能和传统汽车技术融合,自主研发高算力高稳定性的J-Pilot智能驾驶硬件平台;将汽车与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自主研发J-Link智慧车联网平台;将语音交互、机器视觉、触觉监控与大模型融合,搭建了J-Space智能座舱平台。
聚焦AI(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数字化研发领域、视觉智能在线检测领域的应用和实践,集团利用“数字研发、知识赋能”知识业务一体化平台,探索人、知识、业务“三位一体”、相互链接的AI研发新生态。目前,10家重点子公司已接入知识平台,在AI技术加持下,知识信息的共享化、场景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实现。集团自主开发的97套AI视觉算法、463个视觉模型正在服务于各生产现场,通过“鹰眼”(摄像头)自动识别零件错装混装和外观缺陷问题,检测准确率超99.9%,大幅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亮点纷呈
实干奋进争先——
江铃集团瞄准行业前沿,以前瞻规划为基础,以人才建设为支撑,以开放合作为助力,以新品项目为载体,以先进生产力的涌现为标志,重点攻关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在实干奋进中书写创新争先篇章。
江铃集团新能源发布ELIGHT和EWIND 两款右舵车型,为深耕海外市场、拓展销量版图再添强劲动力;领睿/领裕混动车型,搭载集团自主研发的1.5T高效混动专用发动机,配备宁德时代超级混动电池,综合续航达1200千米;江铃首款增程式轻卡E路达,提供两种动力模式(纯电、增程)和三种能量管理模式(纯电优先、高速模式、燃油优先),实现全场景覆盖。集团有序布局纯电动、混动和增程等多技术路线,持续丰富产品阵营。
集团自主研发江铃智慧星云智联平台和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具备全球信息安全、全球远程升级等功能;基于高度集成化的线控底盘技术,打造高算力高稳定性智能驾驶硬件平台,完成大道皮卡、游骑侠、烈马等多个项目J-Pilot 1.0到2.9的智驾量产落地。智能化实力的持续进阶,让汽车成为真正的出行伙伴。
集团零部件企业主动跟进整车企业“新四化”布局,江铃底盘公司的电驱动桥仿真研发平台,打造了行业领先的首款轻卡电驱动桥产品;麦格纳传动系统(江西)公司在混合动力变速箱、电驱动减速器领域取得新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南昌华翔公司采用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实现注塑部件成型周期降低20%、重量降低超10%的重要突破。
集团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省重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并通过“揭榜挂帅”“赛马争先”等方式,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潜能,多个研发项目、科研人员获得政府及行业科技奖励,其中荣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一等奖1项,以及2024年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为企业创新转型注入澎湃动能。
向新,行而不辍;奋进,未来可期。江铃集团将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科技江铃、特色江铃”凝聚创新力量,形成创新合力,塑造新质生产力,以敢作善为、稳中奋进的昂扬之姿,为实现集团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新优势,为南昌打造“一枢纽四中心”贡献江铃力量。
(本版文图由江铃集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