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南市:以融合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龙南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休闲乡宿特色产业为抓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打造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四融一共”和美乡村。

  该市连续获评全省美丽宜居先行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先进县、全省“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先行县。眼下,龙南市正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奋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发展先行区。

  产村融合促民增收

  在龙南市渡江镇,一排排蔬菜绿意盎然、长势喜人,菜农忙着采收打包发往粤港澳大湾区;在程龙镇,一片片脐橙树占满山头、硕果累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龙南市积极践行“特色农业+农文旅”路径,持续激发乡村振兴动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让农业小县展现出大作为。

  近日,笔者走进渡江镇岭下村供港蔬菜种植基地,只见大棚里一片忙碌景象。数十名工人正在采摘、处理新鲜蔬菜,准备运往粤港澳大湾区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基地负责人叶隆向介绍,公司在龙南市种植大棚蔬菜超2000亩,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实现了大棚蔬菜的高效栽培和全年不间断种植,每亩年产量1.25万公斤、产值约5.5万元。

  “岭下村供港蔬菜基地和别的蔬菜基地不同,工资是按件计费,每斤五毛钱,最多的一天能挣200多元。”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曾大姐热情地回应。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靠产业带动支撑。”龙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叶建根介绍,龙南市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地”的定位,大力发展蔬菜等农业产业,打造了桃江水西坝、渡江岭下等一批供港澳蔬菜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目前,该市已建成标准化规模蔬菜生产基地1.3万亩,带动周边1500余名村民就业,蔬菜丰收时期月收入超5000元。

  除了发展蔬菜种植产业,龙南市还打造了“高山蔬菜村”等72个特色鲜明的老屋产业村落,成功申报了龙南大蒜等88 个地理标志、知名商标和有机认证,武当镇大坝村鹰嘴桃基地等6个产业村被评为富硒产业示范基地。此外,龙南市先后引进江西赣鄱正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江西隔壁阿姨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及种植大户,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了饲料、茶叶、豆腐乳等12个农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实现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一体化发展。

  乡宿发展提质增效

  龙南市突出“一村一品”抓农业产业,结合各乡镇特色发展文旅产业,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乡村振兴迈出发展新路。今年以来,央视及各大主流媒体节目和综艺纷纷走进龙南市拍摄取景,当地各旅游景区人头攒动、一派火热。 

  据了解,龙南市以打造“美丽活力乡村+乡村民宿”联动建设先行县为起点,巧妙地将村庄建设与景点开发结合起来,增强了乡村旅游的魅力。今年1至11月,龙南市累计接待游客1001.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53亿元,同比增长7.6%。

  积极开展“美丽活力乡村+乡宿”联动建设,在围屋民宿小镇、杨村燕翼围等11个民宿聚集区,发展乡宿120余家,带动地方农副产品销售5000余万元。目前,乡村乡宿年收入达845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74个。此外,大力引进田园采摘、餐饮、直播等多种热门元素,引导乡宿经营者围绕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围屋村落、核心景区等特色,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并根据不同标准和目标群体,实施分层次、差异化的打造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休闲乡宿之初,龙南市就在总体布局上注重规划引导,布局了客家文化乡宿体验带、乡村休闲乡宿体验带、康养度假休闲乡宿体验带等,休闲乡宿实现从“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向规模化、集聚化、特色化转变,大量原本冷清的乡村变成现在游客所熟知的乡村旅游点。目前,该市签约旅游消费团体370余家。

  景村融合处处是景

  步入黄花湾共享村落,目之所及是一条条宽敞而便利的乡道、焕然一新的新客家风民宿,让人眼前一亮,村民三五成群围坐在庭院里聊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孩子成群结队在游乐区嬉戏,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构成了一幅温馨和谐、美丽动人的乡村生活画卷。黄花湾通过打造“乡村与城市共享、三产与一产共享、龙南与湾区共享”的新模式,成为一个集休闲、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网红景点和乡村振兴示范点。

  曾经的黄花湾是房屋破旧、村民大量流出的空心村。2021年底,通过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和渡江镇下辖7个村的自筹资金,龙南市以“老屋复活”为抓手着力打造黄花湾共享村落。该村土地房屋实现资源共享,并设立老屋托管站,流转农户自愿交予托管的闲置房屋,以村集体名义通过群众自筹、政府奖补等方式将老屋整修并出租,让有着田园梦的创业人士租赁闲置农房,帮助农户获得租金收益。

  结合农村“老屋复活”改革,盘活农村闲置农房13万余平方米,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并高标准建设芷溪谷、黄花湾、桂园里、枫林驿、畲山湖、碧水瑶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

  如今的龙南市,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乡村环境持续优化、综合治理能力逐步提高、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庄面貌显著改善,处处欣欣向荣,乡村振兴潜力不断迸发,一幅和美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叶婷婷  钟文宇)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7版:资讯
   第08版:民生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简约不减爱 文明新风来
南昌车站启用智能安检新系统
宜春助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小家政”“大民生”
校企共育
龙南市:以融合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助力我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ABN)发行
激发商会活力 促进民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