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赣鄱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价值贡献

  南昌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  张新国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概括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知行合一、体用不二的哲学智慧的继承和发展。赣鄱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中华文明的主体元素之一,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演进贡献巨大。“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与作为赣鄱优秀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宋明新儒学所提倡的为学之道内在契合,彰显出赣鄱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活力的宝贵价值意蕴。

  赣鄱优秀传统文化多层而一元、丰富而一贯。历史上的赣鄱文化,是儒释道互济互补的文化,而宋明新儒学是这三种文化思潮结合的典范。作为赣鄱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宋明新儒学,既有以欧阳修、王安石为代表的经世之学,也有以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性理之学,它们共同把中华文化推向了新境界。“明体达用”之“明”,说的是“知”,即追求真理、把握真理,并以之指导修养身心;“达”就不止说“知”,更落脚于“行”,即基于修养身心的知识与信念,需要在齐家、治国与平天下的具体实践中,才能真正贯彻与展现,而“体用贯通”则要求人主动投身于集培育卓越人格与创造美好社会于一体的现实活动之中。正是在这一点上,赣鄱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源头活水。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理论品格,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即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是中国人基于觉解自身在自然宇宙中的卓越地位来现实地展现自我美德人格,从而开展值得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生活实践,连续性地创造出新的文化形态,达到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值得强调的是,中华文明在其连续性展现进程中,从来都以发展、创新为旨趣。这种创新性始终显发出处于特定时代中的人的生活目的,既具有逻辑上的统一性,又是多元、多维与多层次的,体现出包容性。和平性则包含人类身与心的和平、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和平以及更广意义上人的存在与广袤的自然宇宙的和平,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求大同、尚和合的终极发展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新论
   第07版:经济
   第08版:金融
   第09版:民生
   第10版:健康
   第11版:综合
   第12版:资讯
推动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赣鄱大地落地生根
不断开创我省文化繁荣发展新局面
掌握信息化条件下舆论主导权
扎实推进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
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伟大时代意义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用好“两个结合”这个最大法宝
赣鄱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价值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