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安
核心提示
群防群治开展巡防排查、守护万家灯火;聚焦百姓法治需求,持续优化并提供精准法治服务;开展“假如我是当事人”大讨论等活动,强化为民初心及履职能力……
今年以来,新余市渝水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源头防范控数量、矛盾化解减存量、打击违法防变量”为原则,扎实开展“强基础 提质效 护平安”专项活动,为打造“转型发展先行区、城乡融合示范区、治理创新实验区、综合实力百强区”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警力民力
“巡防+排查”守护平安
夜幕降临,华灯璀璨。
渝水区各公园的广场上,孩子们在嬉戏玩耍,老人们在欢快的音乐中起舞,不时可见来回巡逻的民警和网格员队伍……渝水区委政法委坚持“安全第一、防范为主”原则,开展无死角的“巡防+排查”工作,时刻守护着辖区群众的平安生活。
全区统筹特巡警、机关和基层所队警力,坚持传统巡逻防控与现代警务要素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屯警街面,全面提升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突发事件处置率,压减路面刑事(治安)案件发案率。
“我们积极发动网格员、平安志愿者、出租车司机、快递小哥等社会力量组建义务巡防队伍,采取不定人员、不定时间、不定路线方式夜巡,加强基础网格和楼栋单元巡逻防范。”渝水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紧盯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公共安全、学校及周边环境、道路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打造解纷品牌
“渝水·渝快调”深入民心
“群众最盼望什么、最关心什么,哪里感觉不满意,政法领域的改革创新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渝水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持续优化并精准提供法治服务,把为民谋福祉的保障网越织越密。
针对各类矛盾纠纷,该区在辖区城南街道、仙来办事处,开展非警务事项分级流转、分流处置试点,明确18类非警务事项分级流转;打造金融、劳动争议、婚姻家事等7类纠纷专业调解团队,诉前调解成功4171件;培育“渝水·渝快调”解纷品牌,推广“娟姐”云警务、“老吴”工作室、“益家和”婚姻家事调解驿站等工作法,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
为更好地提供法律服务,该区组建了1个区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建立了1个区级法学会基层服务站和17个乡镇(街道、办)法学会基层服务站,派驻24名区级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联系服务综治中心、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由此,全面打造涉企矛盾纠纷快反机制,高效处置涉企纠纷。
今年以来,该区化解涉企矛盾纠纷220余起;打造“企法通”平台,线上答复法律咨询131人次;深化“检察+工商联+企业家协会+商会+企业”服务模式,扎实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追赃挽损800余万元。
强化履职能力
“如我在办”提升服务质效
为不断提升政法干警服务质效、服务温度,新余市渝水区政法系统开展全领域大讨论、大调研、大走访,下基层倾听群众呼声,到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假如我是当事人”大讨论活动,急当事人之所急、想当事人之所想,推动政法干警转变理念、端正态度、珍惜岗位。
开展联系群众“大走访”活动,组织政法干警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向群众发放《“我对政法干警说句话”调查问卷》,全面掌握民意。
开展“我当一天网格员”实践活动,组织全区政法干警、综治干部分批分期深入村(社区),跟随网格员开展入户走访、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巡查等工作,面对面为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区深入推进政法干警“进网格、访万家、护平安”专项行动,选派291名政法干警进驻网格,帮助群众解决困难600余个,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00余件,走访重点人群1700余人次,开展平安法治宣传1万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