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铜都 蝶变焕新

  江西江铜华东电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生产车间

  鹰潭市铜产业大脑数据运营中心

  江西鑫科铜业有限公司铜板带生产车间

  鹰潭市钲旺科技有限公司铜合金线智能车间

  江西利尔立德新材料有限公司铜板带生产车间

  江西云泰铜业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吊装产品

  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

  鹰潭因铜设市、因铜兴市,被誉为“世界铜都”。2024年,在铜价波动的复杂形势下,鹰潭铜产业攻坚克难,成功走出了自己的“独立行情”。

  从产业规模来看,鹰潭作为铜基新材料集群核心区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铜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4600亿元,电解铜产量、铜加工材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从产业结构来看,再生铜企业由120家降至76家,淘汰了落后产能77万吨,铜基新材料占比达48%、相较2022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 

  从产业创新能力来看,57个高精尖产品国内领先,16种产品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高张力高导电铜银合金线、微合金化高强高导铜锡合金线等一批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

  …………

  为何鹰潭铜产业能够逆势而上、强壮筋骨,做到基础更稳、结构更优、活力更足?连日来,笔者深入园区、企业、车间,探索鹰潭打造国家级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背后的“生态密码”。

  积极打造开放平台 主战场发展主导产业

  2024年5月,东莞旭锐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年产3000万套高端手机钛合金智能配件生产项目顺利入驻鹰潭高新区标准化厂房。该项目投入1000台高端CNC加工中心,可吸纳1000余人就业,实现年产值约2亿元,年纳税额约600万元。

  “坚持以提升产业集聚力为依据实施‘腾笼换鸟’,优选优质企业,加快形成现代化新型产业体系。同时,召开项目预审会,通过联审联批会议,给企业量身定制政策,助推新项目快速落地。”鹰潭高新区行政审批局局长张乐金表示。

  将开发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战场,鹰潭着力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推动全市开发区体制逐步理顺、活力不断增强。依托产业配套、创新供给、应用场景,各开发区做强做优铜产业正当其时、前景可期。

  ——去年10月,经国务院批复,江西贵溪经济开发区由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为贵溪经济技术开发区。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最新排名,鹰潭高新区在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中排名80位,再次实现大幅进位。

  以铜基新材料为首位和主攻产业,鹰潭高新区初步形成线缆线束、电子信息、新能源3条涉铜产业链;全年铜产业实现营收1150亿元,增长23%,铜精深加工产业占比达52.8%。贵溪经开区企业培育取得新成效,2024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2家,规上工业企业数达241家,规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230亿元。余江工业园区有效推动企业“老树开新枝”“开枝蔓叶”,2024年,德鑫圆四期、铠旺二期已经投产,耐乐三期开始建设。

  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以一流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鹰潭高新区用好“百名干部进百企”常态化服务机制,定期走访掌握、一线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贵溪经开区推行市党委主要领导“坐班制”,每周在经开区坐班半天,实地研究解决经开区各项重大事项,2024年共召开调度会7次,解决问题43个。

  坚持向改革要活力、向创新要动力,深入推进改革创新。鹰潭高新区严格落实末位淘汰,出台政策明确干部不合格的7种情形,并由各部门实行日常量化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的,降级或辞退处理。余江工业园区整合6个片区,探索“五统一”的模式破解人事薪酬改革问题,激发了园区发展活力,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金融服务优化升级 推动产业发展提速

  新年伊始,江西云泰铜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公司董事长赖士浩表示:“有了铜供应链金融支持,我们原料采购的资金压力大大缓解,让我们能够全力以赴投入生产。”

  云泰铜业前期生产线扩张需要储备大量存货,企业资金周转存在困难。鹰潭市铜供应有限公司了解情况后,给予企业“无须抵押、随借随还”供应链融资服务,授信金额从首次授信的2500万元逐步增加至1.5亿元,助力企业生产规模快速壮大。

  鹰潭市工控集团投资二部部长、鹰潭市铜供应有限公司总经理桂熙介绍,鹰潭率先创新铜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委托加工、存货质押、预付货款采购等方式,解决铜企业产、供、销全链条融资难问题。目前,供应链合作企业实际资金使用成本年化利率不到5%,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金融成本。

  2024年,鹰潭国有供应链金融平台公司累计为114家铜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并通过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累计为铜企业提供667.58亿元资金支持。

  铜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传统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鹰潭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探求破题之策。一方面,创新货币政策落地促进机制,成立了鹰潭市货币政策落地促进委员会,重点提高各类政策落地承接能力。另一方面,创新“1+N”信贷调控机制,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加大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重要领域信贷支持力度。

  紧抓转型金融试点机遇,鹰潭建立全市统一的铜产业碳排放数据监测平台,实时采集重点铜企业的煤、油、水、电、气等主要能耗及碳排放数据,建立铜企业碳账户,实现铜企业碳足迹“全景画像”,为金融机构应用评价结果提供精准指导。同时,创设“转型升级贷”“绿碳挂钩贷”“再生铜绿园贷”等特色绿色信贷产品,全力创新铜产业转型金融模式。

  创设“转型票据”,通过“企业开票+银行贴现+人民银行再贴现”的闭环风险管理,有效缓解因铜价上涨和企业转型升级带来的资金和成本双重压力,截至目前,规模突破370亿元,贴现加权平均利率为1.04%,较市场贴现利率低0.21个百分点,降低铜企业融资成本7315万元……一批定制化金融服务专项产品,千方百计满足铜企业资金需求,有效促进了铜产业加速发展。

  培育生产性服务业 提升产业发展能级

  2024年12月17日,贵溪临港工贸有限公司从泰国进口再生铜原料16柜约400吨铜米,转关运抵到鹰潭国际陆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查验,实现当天放行。随后,这批原料被直接销售给江西中力资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用于生产阳极板。中力资源负责人表示,通过铁海联运,提高了运输时效和通关效率,每吨原料的采购成本可降低约200元。

  将“入海口”搬到“家门口”。作为全省首个进口再生金属原料目的地智慧检验监管试点,鹰潭国际陆港聚焦以铜为主的有色金属产业,通过建设线上线下铜产业服务体系,打造集进出口贸易、加工、保税、铜现货交割为一体的铜原料储备、集散、消费地。目前,鹰潭国际陆港已开通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泉州港、福州江阴港、广东南沙港五条铁海联运通道。

  持续释放“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保税仓”的利好效应,2024年,鹰潭国际陆港运输铜、铝原材10.14万吨,货值约33亿元。以再生铜转关货物为例,2024年,保税仓库入库货量1.2万吨,累计人民币金额8.08亿元,为企业缓缴增值税约1.03亿元。

  着力实施国家级铜基新材料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鹰潭坚持引导各类优质要素资源汇聚,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能级。特别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有助于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

  在江西鑫铂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台台智能化机器高速运转,薄如蝉翼的铜箔接连下线。“近几年,国内锂电铜箔制造技术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可配套的测试方法标准出现了空白。”该公司董事长陈晓东表示,这就使企业在生产中面临标准技术指标过少、测试设备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

  2024年5月,由国家铜及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江西)牵头起草的《锂离子电池用铜箔试验方法》国家标准顺利通过论证。国家铜检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制定统一的锂电铜箔测试标准,有利于对锂电铜箔进行质量监控及工艺流程控制,从而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增强铜产业知识产权软实力。

  此外,国家铜检中心为企业提供了检验检测、计量、认证认可等服务。近五年来,中心为企业提供免费检测服务,累计检测样品2250批次,并为涉铜企业提供免费计量服务。

  新载体拔节向上,新模式百花齐放。揭榜省级铜产业大脑建设,全面推进鹰潭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建有内陆唯一的铜期货交割仓库、有色金属现货交易中心,打造“铜质通”质量提升服务平台,推进国家级铜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生产性服务业渗透在铜产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社会再生产过程,促进生产要素创新配置,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蓄势赋能 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在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学院成立了若干服务小分队,累计对37个车间进行智能化改造,应用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化装备435台,7家企业入选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鹰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艾国栋说,针对企业“不会转”的难点,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全力提供技术服务。

  2022年,一所铜领域现代产业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先进铜产业学院落户鹰潭。此后,学院紧扣产业发展趋势和实践优势,从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等多方面深化“冶金-材料-智能制造”学科交叉融合;同时,积极拓展校、企、政协同育人模式,聘请企业教师25名,与铜企业共建20余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为鹰潭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助力。

  没有大院大所,鹰潭如何点燃创新引擎?面对铜产业发展粗放、产品附加值低、人才不足等发展“通病”,鹰潭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以技术改造推动转型升级,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江西理工大学+江铜集团”紧密创新共同体,与国内20余所知名高校院所深度合作,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0个,获批国际国家标准、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位居行业首位。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先后突破了50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高张力高导电铜银合金线、微合金化高强高导铜锡合金线等产品实现进口替代。加强与中南大学、中国有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常态化对接,深入推进“鹰才计划”,近年来,鹰潭先后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省级以上人才工程称号58人。

  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搭建全国唯一的铜产业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铜产业大脑,全市80%的铜企业开展了数字化改造,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8个。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制定铜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负面清单”,设置了涵盖8项淘汰类、2项限制类和10项不鼓励类的招商禁区,全面限制技术老旧、竞争力弱的低效益生产工艺和装备。

  近三年来,鹰潭铜产业发生了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再生铜营收占比由33.7%降至23.7%,铜基新材料营收占比达48%;国内领先的铜产品达57个,其中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产品有16个……全市50亿元以上企业20家,包括8家百亿级企业;29家企业入选全省制造业民营企业百强、超出第二名13家;铜细分领域前20强企业达19家。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以铜基新材料集群获批国家级铜基新材料先进制造业集群为契机,鹰潭将积极融入制造强国、建设关键产业备份等国家战略,加快推动铜基新材料集群向世界级集群提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铜基新材料基地。

  赵紫德 黄秀秀/文 刘 伟 曾志凡/图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05版:视线
   第06版:赣江新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赣州新闻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教育
   第12版:综合
世界铜都 蝶变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