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凡/文 尹文兵/图
引 言
这是一方养育了名将英雄的灵秀之地。明朝抗倭战争中,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谭纶从这里走出,任台州知府期间带兵三战三捷,使倭寇闻风而逃“不敢入台境且三年”。
这是一片饱含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革命战争年代,发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的“黄陂大捷”“东陂大捷”两场战役,首创红军大兵团伏击战范例。
这是一座曾经华南虎长啸山林的嬗变之城。新时代赶考之路上,随着“产业兴旺、城市双宜、乡村富美、改革创新、民生幸福、法治建设、县域民安、生态秀美、文化传承、党建引领”十大工程顺利实施,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五年规划三年完成,小城交出高分卷。
抢占先机,强攻工业,决战园区。加快发展刻不容缓,新一轮集结号已然吹响。
决策者好谋善断,施策者敢为善为,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上下一心,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正以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崭新气象和积极作为,凝心聚力,提升改革攻坚突破能力,朝着开启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阔步前行。
以工业奋进之势决胜攻坚之战。在宜水、黄水汇合之处,一座城的创新创造激情已经被重新点燃。
这座城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宜黄。
寻金诀
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兴则经济兴。
“受光伏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我县光伏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形成了近60亿元产值数据缺口,造成工业经济各项指标回落。”这是2024年初,宜黄县有关部门提交的一份数据。
60亿元产值,放在一些发达县区,或许并不是一个大数字,但对于全年工业产值不到200亿元的小县区而言,近三分之一的数据缺口就是一座无形的大山。
面对新挑战,机遇在哪里?秘诀是什么?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聚力攻坚、开创新局,宜黄的决策者一直在观察、在思考。
找准新方向、探索新路径、激发新动力。在宜黄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当地就明确全力打造“产业发展实力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2024年8月4日,宜黄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强攻工业,积极融入省市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坚持培优扶强和招大引强并举,以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为契机,推动企业技改升级转型,加快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培育链主企业,壮大产业集群,持续掀起大干工业、大抓产业的热潮。4个月后,宜黄县召开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探讨当前形势下工业经济发展的方向、思路和路径;2025年前一天,县委常委会会议提出,要深刻领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产业升级、创新驱动、区域协调等方面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宜黄县实际情况,谋划好契合县情的产业发展路径,坚定不移强攻工业,大抓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推动城乡融合共进,切实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和工作成效。
频频布局,释放出宜黄“强攻工业”的强烈信号。种种迹象表明,宜黄将更加突出新型工业化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聚焦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集中资源、汇聚力量、精准发力,在产业、企业、园区发展上全力攻坚、尽快突破,全力推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企业主体迅速壮大、园区能级加速提升,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产业发展实力县。
工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活则产业兴。
走进江西睿聚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区,可以直观地看见该公司产品与其他同类产品的区别,颗粒晶莹剔透、质地白皙纯粹。这些高品质再生塑料颗粒打破传统再生降级应用,在纺织、玩具、汽车、透明储物盒等多个高端领域突破性实现了高比例应用,成为国内同行业中产业高值化、高质化的引领者。
睿聚再生科技是当地一家传统塑料企业投资引进的高科技企业,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公司产品再生PP(食品包装)已正式获得美国FDA无异议函,这是全国首家在从回收、清洗、分选到造粒全流程布局全产业链规模化的PCR-PP无异议函。
睿聚再生科技的发展是宜黄通过对企业“扶稳、扶强、扶优”精准扶持、深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的成功范本。当地加大培优扶强力度,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引导塑料制品产业改造提升,着力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细分市场领军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扶稳一批因市场变化出现发展危机的企业,有针对性地支持其渡过难关;扶强一批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型的企业,帮助企业智改数转拓展产能;扶优一批极具发展潜力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科技型企业,助力企业在高端技术科研突破方面发力。
“强攻工业被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宜黄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邹晓平表示,当前,宜黄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现代化建设攻坚期的历史阶段,迫切需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攻工业是打开突破口的关键,也是新一轮发展带来的机遇。
扶稳、扶强、扶优,不仅是宜黄激活企业发展动力的秘诀,也是接续传递坚定前行的信心。
信心胜金。一股上下同欲的力量正在积聚。
破阵势
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深化落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体现江西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这是响彻赣鄱大地的冲锋号。
当强攻工业成为县域经济中强劲涌动的浪潮,小县如何变革传统发展模式?如何实现突围发展?
有着改革创新、破阵突围基因的宜黄,正审时度势、谋篇布局,打出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锚定“工业强县”建设,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企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工业经济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江西长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各类精密仪器正有条不紊地运行着,激光切割、晶片键合、芯片封装……作为国内一流的功率半导体专业封装生产商,公司在高品质高性能功率品件研发与销售领域占据强大优势。
江西新财鑫科技有限公司GMP车间内,模内贴标、自动包装、视觉检测等智能化设备正有序运转,每台机器配备10个智能摄像头,对每个产品从10个角度进行检测,产品质检合格率提升至100%。
江西合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里,拉丝、编织、覆膜、印刷、封口……一道道工序在自动化生产线上有序进行,一个个方底阀口袋在这里被制作完成。公司先后引进了国内领先的4条高速拉丝机、4条德国WH阀口制袋机生产线等先进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30%。
这只是宜黄工业园区众多工业企业高新技术运用的部分场景。推动工业强县,宜黄各级党员干部都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紧迫感。“只有尽快出拳破阵,才能抓住机遇、抢占先机、赢得未来。”当地工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产业扶持由单纯资金补助变为多维度合作模式,对企业帮助由单打独斗变为政银企协作发展共同体,对招商要求由有一招一变为构建生态链布局,“三变”招让人耳目一新。
厚植产业发展动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工业创新发展,营商环境是关键。该县修改完善惠企政策,从技术创新、设备升级、发明专利、研发投入等方面制定新奖励办法。通过落实政策、资金扶持,积极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改造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强化工艺改进和流程优化,实现提升改造,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在各车间、试验室遍地开花。
江西洁美电子信息材料有限公司新增23.5亿元投资,推动项目扩建改造和热电联产配套建设项目,构建从原纸制造到后端深加工及销售的智能化、数字化完整产业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超30亿元;
江西新财鑫科技有限公司新增投资5亿元,新项目建成并达产达标之后,预计可形成年产1.5万吨塑料食品包装容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亿元以上。
…………
如今的宜黄,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正在释放新的活力,为“工业强县”源源不断注入新的动能,共同勾勒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图景,展示着宜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破阵,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决胜局
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
当前,我省正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抚州市正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距抚州中心城区不到60公里的宜黄,该如何落子?
一切重心向工业经济转移,一切资源向工业战场聚集。这是动员令,也是冲锋号。
工业经济成色直接决定着经济发展质量,也是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宜黄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扎实开展“五大行动”,更加突出新型工业化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推动力量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聚焦、资源向工业倾斜,着力构建符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具有宜黄特色优势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努力挺起经济发展的工业“硬脊梁”。
数字赋能引擎强劲、“两轮驱动”发展提速。该县以塑料制品传统产业与光伏电子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轮驱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培育发展产业链,不断增强产业链黏性。通过制定奖励办法等方式,充分激发有色金属、塑料、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潜力,促进企业升级、产品升级、工艺升级、管理升级,对企业进行分档激励、集约发展。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截至目前,141家企业入企诊断已全覆盖。107家企业已完成数改签约,完成目标任务的121.6%。聚焦重点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遴选15家企业重点打造成为数字化改造标杆。新增“上云”企业1227家,深度“上云”企业131家,169家企业注册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组织3家企业申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2家企业申报“省级5G工厂”项目。
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产业活力全面激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专业招商、链条招商、资本招商和企业招商等渠道凝聚招引的强大合力。以“擂台赛”考核为重要抓手,实行招商引资“揭榜挂帅”,举全县之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示范带动强的产业投资合作项目。围绕“1首位(塑料制品)+1主导(电子信息)”产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现产业链招商。建立优势企业培育清单,对全县大中小企业实行梯度培育,重点发挥新质生产力支撑作用,持续培育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创新型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已成功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家、江西省创新型中小企业13家。昌顺新材料、琪悦光电、大禹节水、长芯半导体、金瑞纤维等一批已投产项目入规形成有效增量。
积力之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
如今的宜黄大地,工业经济活力尽显。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6家,规上工业总产值216.52亿元,增长8.4%;规上工业增加值41.88亿元,增长5.1%;新增规上企业11家。
一个个数字见证着工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质增效增添了强劲动能。
决胜的气魄已经形成,决胜的阵仗已经摆开。
编者手记
2025年已经开篇。
新年伊始,探访宜黄工业园区,目之所及,皆是保持竞进姿态的奋斗激情;耳之所闻,皆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心之所感,皆是砥砺奋进勇毅前行的拼搏精神。
这是把握住新一轮发展机会的战略选择,是以改革攻坚突破推进发展的生动实践,更是一场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决胜局。
这里的城市创造者,正以前所未有的信心和决心,勇气和智慧,聚力改革攻坚,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宜黄,全线进击。
访 谈
下好先手棋 打好决胜局
奏响工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战鼓激越、大道如砥。
一个个关于变革、突破、拓新的强攻工业故事,正在宜黄这座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无限活力的热土上发生。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五届七次全会精神,巩固改革成果,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发展,以定了就干、紧抓快办的姿态和决心,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迸发产业新动能,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日前,宜黄县委书记杜晓良表示。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宜黄结合实际,细化完善改革措施,有力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模式招商引资。按照“一首位一主导”产业发展定位招商,完善招商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项目。充分发挥客商优势、借助客商力量开展以商招商。大胆探索基金招商、股权招商、资本招商、科技招商等新模式。
快速推进项目建设。聚焦产城融合,加强园区大型货车停车场、园区基础及配套设施改造、园区科技孵化园等项目谋划和实施,打造主导产业承载的主要平台。精准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各类堵点、痛点、难点问题,有力保障项目高速高效推进,更好地推动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见效。积极培育产业生态,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深入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创新平台引领力升级行动,瞄准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转化落地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断提升宜黄工业的硬核实力。
深化产业园区改革。探索建立“本职+产业绩效”考核机制,坚持在工业发展一线考核选拔使用干部,激发干部投身工业发展的积极性。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推动管委会由“瘦身强体”向“强身健体”转变,推动开发区聚焦经济发展、“双招双引”、创新创业等主责主业,全面激活工业经济主战场优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大力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围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奋起直追、敢打必胜的意志打好翻身仗,齐心协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改革再出发,发展高质量。我们将切实做到工作重心持续向工业领域聚焦,政策红利逐步向工业发展倾斜,资源配置有效向工业园区集中,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宜黄力量。”杜晓良一语道出当地党员干部决胜工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新时代征程再启,宜黄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