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茶山变“金山”

  本报全媒体记者 董文涛

  1月15日,浮梁县鹅湖镇界田村,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茶树一望无际,10余名村民穿梭其间,忙着给茶树“理发”。“前阵子,我们刚给茶树施好了冬肥,现在正在给茶树修边。修边是有诀窍的,要先两边、后中间,这样既能把枝丫修剪平整,还能控制茶树之间的疏密,提升今年春茶的品质。”界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志华告诉记者。

  在浮梁,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不少地方因茶而变、因茶而兴,界田村正是典型代表。多年前,界田村茶叶种植面积不足300亩,尽管当地气候和土壤适宜茶树生长,但主要靠村民自产自销,茶产业未形成规模、效益低。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界田村吸引乡贤返乡创业,成立浮梁县进来茶叶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以往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产业发展困境。2015年,该村茶叶种植面积达1000亩;2019年,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2024年,种植面积突破3000亩。

  “一开始,界田村会种茶的村民不多,积极性也不高。对此,我们想了三个办法:一是系统性地传授种茶技艺;二是对村民种的茶叶,全部超过市场均价收购,让村民的茶叶不愁销路;三是拿出部分利润分红,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村民增收致富。”进来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珊珊说。

  有了稳定的收入,村民们热情高涨。不少以往不懂茶叶种植技术的村民,现在都会种茶、炒茶,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合作社社员由建社之初的15户发展到108户,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李志华说。2024年,界田村村集体收入达22万元。

  产自界田村的茶叶供不应求,远销中亚、欧洲等地。走进合作社的制茶车间,一条崭新的生产线组装完毕、正在调试。“今年最大的事就是制作春茶,这条生产线能实现24小时不间断作业,预计今年春茶产量增加近百吨。”徐珊珊说。

  产业促振兴的正向效应,从界田村传导开来。鹅湖镇京山村村民陈赛发在合作社系统学习了茶叶品质评定等知识,获得了高级评茶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流转承包了300多亩土地种植茶叶。“今年,我的茶园将迎来产茶高峰期,每亩效益预计在7000元以上。”陈赛发说。

  眼下,界田村正在打造茶元素与瓷元素相结合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旅融合进一步打响浮梁茶的名号。青山绿水间,一座座茶山苍翠欲滴。春天,这里又将茶香四溢、香飘沃野。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区域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三农
   第12版:法治
江西省数据资源公证登记平台应用展示会举行
茶山变“金山”
湘东区首次拍摄到白颈长尾雉和黄腹角雉
彩龙飞舞
萍乡体校被命名为中国足协青少年女足训练中心
农行江西省分行:科技金融向“新”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