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世荣 谭爱芳
时代呼唤大国工匠,技能成就美好未来。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要求,对接我省“1269”行动计划,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路线图,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着力点,绘就“技能成才、人人出彩”的职业教育新画卷。
促进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
2024年12月18日,南昌市光电产业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项目集中签约活动在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举行,学校与南昌高新区开展共建光电产业公共实训基地、校企共建“校中厂”实训基地等一批项目的集中签约与揭牌。这是学校与江西美晨通讯有限公司共建“厂中校”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后,双方合作往前推进,在学校内开设“校中厂”,实现“学生即学徒、课间即车间、毕业即上岗”的校企深度融合新模式。
近年来,学校聚焦产业前沿,深入推动产教融合,以“需”育人、顺“市”而为,与企业相融相生,致力走出一条“以教兴产、以产促教、产教共赢”的发展道路。围绕“1+3+N”的产教融合模式,学校牵头组建1个南昌市光电产业产教联合体,元宇宙、江西建材、数字营销3个产教融合共同体,与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技能培训基地和技术服务中心等一系列高水平平台,多维度推动人才协同培养、专业双元共建和“产、研、用、训、创、服”一体化发展,协同育人取得显著成效。2024年,南昌市光电产业产教联合体共开设35个订单培养班,校企共建11个产业学院、14个实训基地、1个“厂中校”、3个“校中厂”,培育13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学校组织申报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盘活数据协同育人、激活资源融创助产、递进式培养光电产业高适配高技能人才》成功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项目,江西省共3个案例入选。
提升办学能力,夯实关键教学资源新基建
2024年11月2日至3日, “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工作培训暨“五金”建设主题工作坊研修班在南昌举办。学校作为承办单位,组织全校229名骨干教师参加培训,这是学校注重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五金”新基建工程的具体实践。
聚焦高水平教学资源,紧扣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学校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持续推进“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加快建设“金专”“金课”“金师”“金地”“金教材”等职业教育新基建工程,稳步提升关键办学能力。2024年,学校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教学改革见实效,5项成果成功入选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拟立项名单;《水泥粉磨生产技术》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航空结构件先进制造重点实验室成功入选江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拟立项建设名单。学校通过组织教学创新团队和骨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教师发展交流会等各级各类学习培训,集中培优等形式提升教师水平,“双师”比例较2023年增加15%,学校教师肖承钱获评全国模范教师、杨彧获评全国技术能手。
聚焦“职教出海”,擦亮国际交流互鉴新品牌
2024年12月9日至19日,中国—马来西亚青年职教培训计划“中文+新能源汽车”培训班在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为期11天的活动为中马两国青年学习交流、技能提升搭建了平台,回应了马来西亚青年对中文和职业技术学习的期盼。这是2024年学校聚焦“职教出海”的又一生动实践。
近年来,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加快国际化办学步伐,围绕“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中心,先后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职教标准输出、专业课程共建、“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中外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和海外工坊等为载体,开设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3600人日,输出并推广专业标准3项,在印尼设立汉语学生中心服务当地发展需求,并在肯尼亚、越南等国为中资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支持,打造“职教出海”名片,为向世界传播中国职教声音、讲好中国职教故事贡献力量。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谱新篇。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深化办学能力高水平和产教融合高质量,努力提升服务重点产业链能力,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着力打造校企合作新特色与新亮点,营造制度供给充分、条件保障有力、产教深度融合的新生态,为建设教育强国及教育强省注入强劲的职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