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锁基层治理“平安密码”

——兴国县创新模式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刘新权 李文滢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美春

  组织640名政法干警按照“4+1”模式,开展进村入户走访活动;平安模范团推动社会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乡村两级组建一支邻里纠纷“中间人”调解队伍,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近年来,兴国县结合实际,探索基层治理工作新机制、新阵地,通过实施片区网格化治理,组建基层社会治理调解队等举措,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书写了一个个基层善治的鲜活故事。

  全覆盖走访 

  打造基层治理效能倍增器

  走在兴国县的街头巷尾、小区楼栋、田边村口,记者发现醒目位置都会张贴警民联系牌,上面印有民警姓名、职务、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些联系牌不仅是群众与政法干警之间的“连心桥”,更是平安建设的“守护符”。

  “有一次我的身份证到期了,不知道怎么办,就试着打了联系牌上的电话,他们解答得特别详细,服务态度也很好。现在遇到问题,我就找他们帮忙,心里特别踏实。”市民廖经优对政法干警的工作赞不绝口。

  自2023年4月起,兴国县将全县划分为70个辖区,组织640名政法干警按照“4+1”模式,即公检法司各1名干警+1户群众,开展进村入户全覆盖走访活动。不仅收集群众对政法工作的意见建议,还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通过零距离服务,政法干警与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基层治理的防护网也越织越密。下一步将深化信息共享与应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做到矛盾在哪里发生,就在哪里化解。2024年度,兴国县公众安全感指数达99.49%,获评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先进县,政法各单位全部获评全省政法满意度调查先进单位。”兴国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梁敏说。

  平安模范团 

  唱响干群齐心发展协奏曲

  基层治理是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法治力量的深度下沉,则是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的关键。

  兴国县从政法和信访等单位以及县心防协会、县平安志愿者协会、律所等社会组织中,挑选骨干人员组建专门开展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安模范团,并将全县25个乡镇和2个功能区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由一个平安模范团挂点联系,由县委政法委、政法单位主要领导担任团长。

  “每月初,我们会下发当月的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各乡镇和功能区根据清单推进工作。模范团成员通过‘定期+邀约’的方式,每月至少一次深入乡镇,点对点为乡村提供法律服务和工作指导,参与化解复杂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平安模范团第一片区干部李愈宽介绍。

  通过平安模范团的组建,兴国县实现了政法各单位、信访局信息互通、职能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从“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2024年以来,平安模范团累计下沉力量1800余人次,现场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60余个,成功化解重点信访矛盾纠纷21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2.8%。

  “中间人”出面 

  探索矛盾纠纷调处最优解

  在兴国县,党员干部靠“勤脚板”赢得了群众的好口碑,基层社会治理的另一个重要力量,则来自群众自身。

  该县充分利用乡贤、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等群体在地缘、人缘、亲缘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选、组织提名等方式,在乡村两级组建了一支邻里纠纷“中间人”调解队伍。

  “中间人”不仅是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更是群众心中的“解忧杂货铺”。他们用乡音乡情化解矛盾,用耐心细致赢得信任,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兴国县潋江镇将军园社区的居民肖某夫妻因婚姻情感纠纷引发财产冲突,双方争执不下。“中间人”张福财立即召集双方当事人和网格员、律师等人,通过“说、议、办、评”等方式及时组织调解,最终顺利解决矛盾。

  “对调解完毕的矛盾纠纷,我们还会定期开展回访复查。同时,根据调解的难易程度、社会影响程度和调解规范化程度,对优秀‘中间人’调解员给予一定奖励。”兴国县委政法委分管领导钟富海表示。

  如今,邻里纠纷“中间人”调解队已成为兴国县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亮丽名片,真正实现了将矛盾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状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省城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图片新闻
解锁基层治理“平安密码”
江西三管齐下整治文山会海
我省收回省直部门结转结余资金超10亿元
全力以赴实现工业全年预期目标
新能源产业园建设“能量”足
项目拼进度 发展攀高峰
“更新”这步棋 盘活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