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科学家创制“精准治疗”技术

助锂电池“起死回生”

  据新华社上海2月13日电 (记者吴振东、陈杰)当内部活性锂离子消耗殆尽,锂电池是否只有报废这一条路?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提供了全新路径,他们创新设计出锂载体分子,这种分子可像药物一样,以“打一针”的方式注入废旧或衰减的锂电池中,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实现容量恢复,从而大幅延长电池的寿命。北京时间2月13日,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科研团队成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青年研究员高悦表示,经过对电池基本原理的深入分析和大量实验验证,团队发现电池衰减和人类生病一样,是某个“核心组件”发生了异常,其他部分仍然完好,“那为什么不选择‘治病’,开发变革性功能材料,对电池进行精准、原位无损的锂离子补充,从而延长其寿命?”基于此,团队提出大胆设想——设计锂载体分子,将其注射进电池,对电池中的锂离子进行单独管控。

  团队利用人工智能,结合化学信息学,将分子结构和性质数字化,引入有机化学、电化学、材料工程技术方面大量关联性质,构建数据库,并通过机器学习进行分子推荐和预测,最终成功获得了锂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通过在真实锂电池器件上的实验证明,新技术可使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展现出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循环寿命从目前普遍的500至2000圈提升到12000至60000圈。

  高悦表示,团队正在开展锂载体分子的宏量制备,并与电池企业合作,力争将技术转化为产品和商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
生活在1.5亿年前,将现代鸟类身体构型出现时间提早近2000万年~~~
~~~
~~~
我科学家创制“精准治疗”技术~~~
商务部回应诉美加征关税措施:~~~
~~~美防长表态不赞成乌克兰加入北约,或预示美对俄乌冲突立场发生重大转变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省城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众多中国汽车品牌亮相印尼国际车展
新发现“政和八闽鸟”改写鸟类演化史
在创新沃土中腾飞:让“小龙”成“巨龙”
无人机 吊装光伏板
助锂电池“起死回生”
后续将按世贸规则和程序处理该案
美与俄乌“通气” 俄乌冲突或现重大转机
马耳他发行蛇年生肖邮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