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日品读“春文化”

  □ 缪士毅

  春天,孕育希望,最能触发人们的灵感,启迪人们的思维。古人留下的情趣盎然的“春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春谚。民间流传着许多与春天有关的谚语,如“春天孩儿面,一日三变脸”“春雨贵如油”“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立春天气晴,百事好收成”“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等。这些与春天有关的谚语,通俗易懂,自然生动,深得人们喜爱。

  春联。联苑中有些嵌“春”的对联,颇为有趣。“柳丝莺梭,织就江南三春色;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对仗工稳,意境优美;“共占春风,何处无桃李;一帘秋雨,窗外有芭蕉。”上联写春景之态,下联状秋色之美,耐人寻味;“搭东台,唱西游,南腔北调;耕春田,栽夏禾,秋收冬藏。”结构严谨,自然流畅,富有农家气息;“端午午时人赏午,立春春日客游春。”上下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堪称节令佳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联语天造地设,绝妙无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青草池塘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联句精巧谐趣。

  春诗。春天自古牵动着诗人的情愫,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吟咏,如唐代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剪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及宋代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在咏春诗中,既奇妙又有趣的莫过于咏春回文诗,如明代蒋一葵的《咏春》:“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互为倒读,通顺流畅,回味无穷。

  春词。历代文人墨客不仅写下了大量咏春诗,也留下了不少咏春词,其中相传为清代郑板桥所作的《春词》堪称名篇:“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春鱼游遍春水,春鸟啼遍春堂。春色好,春光旺,几枝春杏点春光。春风吹落枝头露,春雨湿透春海棠。又只见几个农人开口笑:‘春短,春长,趁此春日迟迟,开上几亩春荒,种上几亩春苗,真乃大家春忙。’春日去观春景,忙煞几位春娘,头插几枝春花,身穿一套春裳;兜里兜的春菜,篮里挎的春桑。游春闲散春闷,怀春懒回闺房。郊外观不尽阳春烟景,又只见一个春女,上下巧样的春装,满面淡淡的春色,浑身处处春香。春身斜倚春闺,春眼盼着春郎。盼春不见春归,思春反被春伤。春心结成春疾,春疾还得春方。满怀春恨绵绵,拭泪春眼双双。总不如撇下这回春心,今春过了来春至,再把春心腹内藏。家里装上一壶春酒,唱上几句春曲,顺口春声春腔。满目羡慕功名,忘却了窗下念文章。不料二月仲春鹿鸣,全不念平地春雷声响亮。”全篇共嵌有68个“春”字,将美妙春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清代南丰进士黄煦其人其书
~~~——上饶已故画家饶草荣及其绘画艺术浅析
~~~——全国贺年生肖版画展作品欣赏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特别报道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省城
   第09版:聚焦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读书
   第12版:品鉴
蓝墨写就精美小楷
融古开今 与时维新
灵蛇献瑞 祝福新春
春日品读“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