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 芳
“前几天,我开车时发生了交通事故,产生了纠纷。听说这里能一站式处理,来了后发现果然很便捷。”日前,南昌市民周女士到设在南昌市青山湖区人民法院塘山法庭的南昌市道路交通事故“一庭一中心”处理完道路交通纠纷后说。
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审理周期长、赔偿计算繁杂、及时理赔难,耗时耗力,当事人常要几头跑。如何依法快速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
2021年,“南昌市交通事故速裁法庭”“南昌市交通事故多元解纷中心”(以下简称“一庭一中心”)成立,依托“道交一体化平台”,集中管辖南昌市8个主城区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以专业化的机制和调解模式,为群众开辟了一条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快速通道。
解决纠纷只进“一扇门”
“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案子就有了结果,解决了我的烦心事!”前不久,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在“一庭一中心”调解成功,当事人为案件的高效办理点赞。
原来,当事人骑行电动车与一机动车碰撞后受伤。事后,双方在交警大队签订调解协议,约定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案子虽简单,但在理赔过程中,保险公司对当事人的损伤鉴定结果有异议,无法按照其诉求支付赔款,当事人遂向“一庭一中心”提起诉讼。
“一庭一中心”调解员对当事人和保险公司进行面对面倾听和沟通。经过两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书。
“传统的交通事故纠纷处理中,当事人常常需要在交警部门、鉴定机构、保险公司和法院之间来回奔波,费时费力。”塘山法庭负责人樊高宏介绍说,为满足当事人全方位多层次的解纷需求,“一庭一中心”构建了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调解组织、保险机构、鉴定机构相互衔接、协调联动的工作格局。
保险机构的行业调解员、公益律师等进驻“一庭一中心”,可实现责任认定、理赔计算、在线调解、在线鉴定、在线司法确认、在线诉讼、一键理赔等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一体化处理,让群众只进“一扇门”,为解矛盾纠纷而来,带着顺心和气而走。
“一把尺”统一赔偿标准
“按照‘一庭一中心’提供的赔偿标准,我们双方都没有异议,当场就完成了赔付。”在“一庭一中心”,又一起道路交通纠纷赔偿案件调解成功,当事人满意地说。
“在道路交通纠纷调处中,群众最关心的往往是赔偿问题。”“一庭一中心”调解员郑礼芬告诉记者,有了统一的赔偿标准,能够实现高效调解纠纷并促成当场履行,既是当事人对司法诉讼的期盼,也是法院所追求的案结事了人和目标。
记者了解到,“一庭一中心”会定期组织保险行业协会、保险公司、交警大队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做到道交类案理赔、调解、裁判尺度统一。每周还会组织各团队研讨争议性、疑难性问题,形成统一解决方案和审理要点。
“一庭一中心”还发布《2021—2023年涉保险类交通事故纠纷审判白皮书》,促使该类案件调解率提升至70%;定期召开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员培训交流会,提升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和调解能力;向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各交警大队发送《交通事故涉诉案件分析报告》,通过数据分析、诉调对接,共同推动事故纠纷高效化解。
三年来,“一庭一中心”累计化解纠纷6912件,调解成功率保持在65%以上。
“一盘棋”构建多元解纷格局
“线下以塘山法庭为中心,8个中心城区交警大队都设立固定的线下调解点;线上通过‘道交一体化平台’搭建起多元解纷网格,在南昌,市民遇到交通事故纠纷不再需要东奔西跑,都归这儿管。”樊高宏说。
不仅如此,“一庭一中心”挑选在道路交通纠纷领域业务过硬、经验丰富的法官,组建1个速裁团队和2个繁案团队,做到案件繁简分道,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打开‘道交一体化平台’,即可与当事人点对点、点对多进行视频调解、在线接收证据材料。”“一庭一中心”的一名调解员告诉记者,调解成功的,当事人可在线一键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当事人也可一键推送立案并诉讼,避免来回奔波。
“一庭一中心”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让百姓更有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