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蔡颖辉
“欢迎欢迎,今天是我七十岁生日,大家一起吃碗米茶,热闹热闹!”近日,记者走进石城县珠坑乡珠坑村,来到村民吴高潮家中,院子里满是亲朋好友。吴高潮夫妇高兴地招呼大家坐下,端上香喷喷的米茶。
这是当地村民办喜事的新风尚——以茶代宴。在亲朋好友相聚时刻,以客家传统米茶代替宴席,既节俭又喜庆。
在厨房里,吴高潮的子女和几名亲戚正熟练地煮着米茶,厨房里弥漫着诱人的香气。不一会儿,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米茶被端上桌。一位长辈笑着说:“你家这米茶煮得太香啦,比那些大操大办的宴席可有意思多了!”吴高潮听后,乐呵呵地说:“现在都提倡新风尚,大家吃碗米茶,在一起聊聊天,多好啊!”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生日、乔迁、小孩满月都是煮一碗米茶,请亲朋好友聚一下,简简单单,热热闹闹,村里还给我奖励文明积分200分,积分可以到村里兑换礼品。”吴高潮笑着说。
说起以茶代宴的好处,老党员邱炳根颇有感触。他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以200人的宴席为例,农村流水席的均价为每桌500元,一场宴席办下来花费约1万元,而以米茶待客,成本不过三五百元。
“米茶是客家人的传统美食,由大米、豆角、花生、豆制品等当季果蔬制成,绿色生态,经济实惠。以茶代宴既体现了热情待客,又弘扬了节俭风气。珠坑乡将煮米茶代替办宴席写入村规民约,大家都很欢迎。”珠坑乡党委书记毕程俊告诉记者,通过“政府引导、群众组织、志愿者参与”的模式,组织妇女小组长、村理事会人员、热心人组建“一碗米茶”志愿服务队,上门提供煮米茶服务。
近年来,石城县积极探索“请客不收礼、节俭办宴席”后半篇文章,以米茶代宴的新风尚正悄然兴起,有效引导群众做到餐饮不浪费,切实减轻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