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政昊
在手机地图上搜索“工会驿站”,周围的站点便一目了然。走进分布在景德镇市珠山区各个角落的工会驿站,环卫工人、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户外劳动者能够在这里享受饮水、就餐、充电、休息、阅读等服务。近年来,珠山区总工会持续推进驿站建设,逐步完善设施、丰富服务内容,创新建站模式,通过细致入微的举措,不断提升户外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服务设施 解决实际困难
春节期间,景德镇迎来大量游客,景德镇高铁北站成为网约车司机最繁忙的工作地点。在高铁北站东出口的网约车司机服务中心工会驿站,网约车司机穿梭往来,步伐匆忙。
推门而入,驿站宽敞明亮,内部被划分为餐饮、娱乐、休息等多个功能区域,并配有空调、电视机、饮水机、报刊书籍、应急药箱和维修工具等,许多网约车司机正在休息,彼此间交谈甚欢,气氛和谐融洽。
摘下手套,拿起水杯,网约车司机林文龙起身下车,快步走进工会驿站。“忙了一上午,趁着下午接单前,到这里吃顿热乎饭,10块钱就能买到一份荤素搭配的午餐,既实惠又便捷。”林文龙表示,工会驿站不仅满足了他们日常工作的基本需求,还会定期举办普法宣讲、心理健康讲座、健康体检等活动。
网约车司机服务中心工会驿站于2023年12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面积约700平方米,是珠山区总工会与景德镇市大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共同建设的首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站点之一,主要针对高铁北站网约车司机集中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休息、饮水、充电等多样化暖心服务。
“在解决‘热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提供就业帮扶、维权支持等方面服务。”景德镇市大成滴滴工会驿站负责人陈南洪表示,驿站目前为全市1300名网约车司机提供24小时服务,依托户外劳动者驿站,把“党建带工建”引入工会驿站,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工会维权服务、交通安全宣讲等活动30余次。
探索多模式建站 巧用物理空间
“下雨了,您先进来避避雨。”在浙江路社区工会驿站,工作人员热情地给刚淋湿的环卫工人递上热腾腾的姜汤。驿站内,几名快递员正在给手机充电,不少游客也在这里躲雨、歇息。这个工会驿站坐落于珠山区浙江路的核心地段,因地理位置优越,周围人流密集,成为不少游客与户外劳动者的临时“避风港”。
“原来仅有20平方米的社区驿站,通过与区总工会合作升级扩建,整合社区办公空间,面积增至160平方米。”珠山区太白园街道办事处浙江路社区居委会主任程小平介绍,驿站设置了志愿服务区、便民服务区、学习休憩区、互动体验区、帮扶救助区等功能区。除了增设门禁识别系统和摄像头,驿站还配备了智能图书柜、免费物资发放机和直饮水机,确保24小时不打烊。
近年来,珠山区总工会根据户外劳动者的实际需求,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推进工会驿站扩面提质增效。通过利用街道店面、商业体闲置场地等资源,采取“工会自建、部门联建、借力共建、各方助建”等多元化模式,推动工会驿站协同建设。
“根据全区驿站的不同特点,我们进一步优化服务内容,最大限度满足新就业群体的需求。”珠山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已建成18个工会驿站,包括2个全国最美工会驿站、6个江西省最美工会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