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绘就稻香虾肥好风景

大余县积极探索“赣南早虾双季稻”综合种养模式

  在大余县,“赣南早虾”已成为当地的一张闪亮名片。凭借着出虾时间早、养殖模式新、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赣南早虾”玩转时间差,解锁生态账,引爆产业链,绘就了一幅“虾肥、粮稳、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出虾早 抢占市场先机

  晨曦微露,大余县新城镇店孜里村稻虾基地虾塘已是热闹非凡。“起网咯!”养殖户黄霖稳稳踩在小船上,网兜轻轻一挑,一只只小龙虾落入筐中。这批商品虾,即将搭上冷链专车,奔赴各地市场。

  据了解,相比湖北、江苏等小龙虾主产区,大余小龙虾早上市45天左右,因此也叫“赣南早虾”。“特别是在春节前后至3月,错峰上市的赣南早虾是市场上的稀缺货,每斤40元,价格翻了一番。”黄霖笑着说。

  “赣南早虾”为何能在春天“抢跑”?“大余县冬季农田水温一般在6摄氏度以上,小龙虾能正常进食生长。而北方冬季气温低,农田水温一般低于0摄氏度,小龙虾几乎不进食,生长变得缓慢,所以大余小龙虾能错峰上市,抢占市场。”黄霖给出了答案。

  大余县年平均气温18.4摄氏度,无霜期302天,年均降雨量1549.0毫米,境内有大小河流、沟渠530条,水源充足,年日照时长1771.3小时,属典型的亚热带丘陵山地湿润季风气候,适宜养殖鱼类的周期每年达8个多月,非常适宜发展淡水鱼、虾等水产品养殖。

  除了“老天爷赏饭吃”,技术支撑更为稻虾产业发展筑牢根基。大余县聘请湖北潜江龙虾学院、赣南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为技术顾问,签约湖南渔美康生物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全力加强小龙虾繁育、养殖和水稻种植的技术指导。

  同时,成立大余县稻虾综合种养协会,整合县内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等,共享养殖技术、商务信息等资源,大力培育“虾稻”和“稻虾”两大品牌,不断将小龙虾产业做大做强。

  模式新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2月起捕商品虾、4月种植早稻、7月中旬前投放种虾、7月底收割早稻、10月初收割晚稻、11月初虾苗分塘、12月起捕种虾……这是“赣南早虾双季稻”综合种养模式的时间节点。

  “田还是那片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新城镇店孜里村稻虾基地负责人朱康感慨道。以往种田一年仅种一季水稻,亩产水稻800斤,而采用“赣南早虾双季稻”综合种养模式,一年亩产早稻1100斤、晚稻700斤,小龙虾500斤以上。“既出生态米,又出稻香虾。”朱康乐开了花。

  “赣南早虾双季稻”综合种养模式是大余县探索南方丘陵地区淡水虾养殖与水稻种植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立体高效种养发展模式,本质是通过稻虾共养来提高农田的综合效益。小龙虾以水中的杂草、浮游生物为食,其排泄物可作为水稻生长的天然有机肥,提高了小龙虾和稻米的品质。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稻虾共养’是以粮食为主角,不仅能确保粮食生产的绝对安全,又能提高种粮农民的收入和积极性,让农民种田既赚钱又体面。”大余县农业农村局高级水产师王春林说。

  “稻虾共养模式下,小龙虾可以摄食害虫及虫卵,促进水稻生长,同时其排泄物为水稻提供有机肥。在这种生态模式下,稻田可以减少农药用量超50%,减少化肥用量超30%,起到了明显的降本增效的效果。”王春林说,这种生态养殖模式下,产出的小龙虾个大体净、肉质鲜美,稻米香甜软糯、产量可观。

  稻因虾而香,虾因稻而肥。大余县根据“赣南早虾双季稻”综合种养模式要求,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置换和流转土地的方式,将闲置及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开发,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破解了农民种粮不增收的难题,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虾双赢”的目的。

  效益高 一产“接二连三”

  “效益是单种水稻的6倍以上。”朱康算了一笔账:种单季稻亩产值不足千元,“赣南早虾双季稻”综合种养模式下,亩产值超6000元。“2024年,基地养殖小龙虾、轮作水稻、套养淡水鱼,总产值达500万元。”朱康说。

  一稻一虾为大余县的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新城镇水西村通过管理种养基地、组织劳力入股等,村集体增收超10万元;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收租金、土地资金入股得股金、基地务工获薪金等方式,人均年增收近3万元……

  跟随朱康的脚步,笔者来到基地打造的小龙虾熟食加工厂。“自动分拣、清洗、蒸煮,再进行麻辣、蒜蓉等不同口味的调味,最后真空包装保鲜。”朱康乐呵呵地说,龙虾上市高峰期,工厂的2条生产线日加工活虾达2万斤,生产的口味虾价格是鲜虾批发价的2倍左右。

  此外,基地与江西省富华米业有限公司开展水稻订单式种植,通过“绿色种植+订单销售”的模式,实现水稻种植、管理、收购、加工、销售一条龙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优质虾稻米平均售价超3元一斤,远销粤港澳大湾区。

  从“卖产品”迈向“卖体验”,大余县将小龙虾与文旅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种养+垂钓”“种养+观光”“种养+餐饮”等形式,以稻虾产业为核心,打造集旅游休闲、稻虾餐饮、垂钓观光于一体的特色农旅基地,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的致富新路。

  亲子垂钓、研学体验、龙虾啤酒节等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基地所在的新城镇引进了20余家稻虾主题餐馆、农家乐、夜宵店等餐饮业态,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美食一条街。

  一到夜晚,美食街灯火通明,摊主的叫卖声、食客的交谈声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人气旺的时候一天营业额有5000多元。”美食街有间虾铺老板邹华说。“吃虾大军”让这个山区小镇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白天钓虾,晚上嗦虾,肉质Q弹,果然早虾就是鲜。”游客王华丽乐得合不拢嘴。

  一只只小龙虾,“游”活了大余的田畴沃野,更“钳”住了乡村振兴的宝贵机遇。目前,大余县“赣南早虾双季稻”综合种养面积已发展至1万余亩,综合产值达1.42亿元,带动3000余人就业增收。(叶功富 叶相发)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资讯
   第09版:民生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公益广告
   第12版:综合
绘就稻香虾肥好风景
多维融合 奏响基层治理“春之曲”
激发国企党建工作新活力
集体经济结硕果 村民分红笑开颜
部署智慧医疗场景 开启就医新范式
图片新闻
公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