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锚定“一区五地”目标 构建传承新格局——

江西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开好局

  本报全媒体记者 卞 晔

  深厚的红色底蕴是江西的独特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三次考察江西,提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要求。

  2024年,我省在全国首个以省委名义印发《江西省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规划(2024—2028年)》,针对先行区怎样建、建什么,提出17条工作举措,为先行区建设夯基垒台、立柱架梁——

  以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和红色资源保护标杆地、红色基因传承研究引领地、红色教育聚集地、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红色文化传播先锋地“一区五地”为载体,开启构建红色基因传承新格局,进一步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围绕打造“红色资源保护标杆地”,我省坚持保护优先,探索建立革命文物系统保护长效机制。去年,率先推出江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标识、建立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库,瑞金市、铜鼓县、井冈山市、于都县、萍乡市安源区成为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县。通过红色资源专项调查等工作,全省2960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3650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和10748条红色标语得到有效保护、修缮开放和活化利用。

  围绕打造“红色基因传承研究引领地”,我省用好红色资源,主动靠大连强,接连涌现一批重大研究成果。

  建强用好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创建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江西师范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开展红色基因重大课题研究,创新举办红色基因传承高端论坛。组织“两个结合”与井冈山精神理论研讨会等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对伟大建党精神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研究阐释。截至2024年底,以“红研中心”名义发表文章195篇。

  围绕打造“红色教育聚集地”,我省强化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厚植师生爱国情怀,用“红色”为群众生活添彩。依托2960处革命遗址旧址、234个红色名村等“家门口”的红色课堂,组织引导党员干部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推动红色文化融入“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组建全国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开展“红色走读”“红色故事我来讲”“诵读红色家书”等活动;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实施红色电影、红色文艺下基层行动,打造“理响江西”宣讲云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

  围绕打造“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我省聚焦文旅融合发展,推动红色文化转化发展。出台相关规划、方案,推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旅游、+教育、+体育等9项转化举措,成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赣州段)运营中心;推出“追寻共和国足迹”“重走长征路”等精品线路,开通全国首条红色旅游专列(韶山至井冈山);举办首届新时代青年“重走长征路”徒步活动,长征沿线15个省份专家学者、青年代表800余人参加,全网传播覆盖2.8亿人次。

  围绕打造“红色文化传播先锋地”,我省探索红色+演艺、+数字,真正让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创作推出电影、戏剧、歌舞、小说等一批精品力作,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先后入选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成立江西红色文化创作传播中心,举办红色文化传播全媒体行动,全网点播量超10亿……江西红色文化的传播力、感召力持续扩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景德镇市以数字赋能文化产业发展
~~~——2025年春运见闻
~~~
~~~
锚定“一区五地”目标 构建传承新格局——~~~
抢抓施工黄金期 全力奋战开门红~~~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综合
科技创新激活文化底蕴
向春天出发
图片新闻
2025斯诺克世界公开赛在玉山开幕
江西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先行区开好局
广昌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按下“快进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