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尊重历史是前提

  □ 何勇海

  抗战剧以热血之战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力图唤起更多当代年轻人的血性和理想。为了让更多的年轻观众接受、欣赏,抗战剧启用一些青春偶像参演,本来无可厚非。甚至,从某个角度来看,演员阵容年轻化,也是对真实历史和人物的适当还原——当年参加抗战保家卫国的战士大都正青春,很多指挥员也十分年轻。让年轻演员演绎热血年轻人的故事,本色诠释英雄的青春成长,更能让年轻的同龄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

  然而,抗战剧追求偶像化应有度。比如最近在视频网站下架、卫视停播的电视剧《雷霆战将》,像现代爱情、商战、职场偶像剧那般,把一个个角色塑造得气度不凡、潇洒倜傥、纤尘不染,抹着发胶、发蜡去打仗,甚至在战场上仍能气定神闲地喝咖啡、抽雪茄,女护士在剧中还穿着裁剪合身的裙子、踩着粗跟的皮鞋,仿佛置身于旧上海的十里洋场。更有甚者,剧中八路军独立团团部设在豪华的欧式别墅,野战医院更是敞亮规整……这种“时尚风”,显然不符合史实,也与那段烽火岁月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情感逻辑严重背离。

  抗战剧偶像化,追求养眼的前提应是尊重历史。虽然当年的热血英雄并非全是“糙大叔”,但也不至于妆容精致、生活讲究到如此地步。抗战剧过度偶像化、浪漫化与游戏化,是对历史缺乏敬畏,对观众缺乏尊重。

  抗战剧偶像化目的是吸引年轻人,而非迎合、误导年轻人。抗战剧担负着历史教育和传播红色文化的职责,一味追求“颜值”,让八路军战士的军装在战火纷飞中永远笔挺,让他们的妆容一直精致,让他们处处不忘耍帅……定然会弱化剧作本该承担的教育意义,误导年轻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2020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江西折子戏专场观后
~~~——浅谈我省女性诗歌创作
~~~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天下
   第04版: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第05版:视线
   第06版:政文
   第07版:经济
   第08版:文艺评论
   第09版:民生
   第10版:评与论
   第11版:广告
   第12版:体育
潮来了,一起“破圈”
诗歌应居于性别之上
尊重历史是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