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
还有不到24小时,2020年将被定格。无论泪水还是微笑,都将刻录进历史的年轮,因这个特殊年份而永恒;所有不屈与奋斗,都将升华为信仰的力量,为民族精神增添一颗最闪亮的星。
回首2020年,我们要把最诚挚的敬意,献给每一位江西人。你、我、他,4600万个鲜活的个体,人人是战士,个个是答卷人,在大战中不畏艰险,守好了自己驻守的阵地;在大考中沉着冷静,答好了自己必答的考题。有一种奋斗叫江西,2020年,江西因4600万江西人而闪耀。
我们致敬每一分光。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慷慨前行的普通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每个人都化身勇士,坚决顶起自己该顶的那片天。“天使白”“橄榄绿”“公安蓝”“志愿红”都是战袍,“黄马甲”“环卫装”“快递服”“安全帽”下都是战士。无数个小家组成大家,无数个小我成就大我。人人发光,再阴沉的雾霾都能够被穿透、被驱散,太阳始终温暖着大地。
我们致敬每一分热。人人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便是跬步千里的飞跃。从萍乡到景德镇,从宜丰、玉山到芦溪、大余,全体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唤醒了一座城、温暖了一座城、文明了一座城、焕新了一座城。从上饶乡村到吉安沃野,从神山村、潭头村到好客王家、千年李坑,每一名村民都以纯朴纯粹乡风、以美丽留住乡愁、以勤劳振兴乡村。人人发热,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让钟灵毓秀的江西,焕发新时代的新风采。
我们致敬开拓者。赣粤之交的崇山峻岭,建设者挥汗如雨,奋力打通超过10公里的赣深高铁龙南隧道。盾构机的轰鸣,跨越千年,与梅关古道的斧凿声共振出历史的回响。瑶湖畔C919国产大飞机试飞现场,轰鸣的引擎吹皱了一湖清水,机翼之下,试飞中心等一批配套项目正拔地而起,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迎来再次腾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2020年这个极为不易的年份,奋进者从没有停下奋进的脚步。从南到北、由东到西,一个个项目在抓紧推进,每个人都在与时间赛跑,一钉一铆、一锤接着一锤,用实干夯实江西发展之基、积蓄发展之势。
我们致敬创新者。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试验室里,欢畅的笑语媲美最悦耳的客家山歌,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博士们,把创新之基扎根在这片红土地。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预研现场,沁人心脾的药香缭绕于精密设备之间,千年传统中医将由此加快现代化的步伐。江西发展最大的短板在于创新能力不足,即便在2020年这个极其艰难的年份,江西人都丝毫不敢放松抓创新之力。从“03专项”到VR产业,从硅基LED到优质高产猪种培育,在一条条科研战线、产业战线,院士、中青年骨干、年轻人甘于坐冷板凳,潜精研思,刮摩淬励。今日创新人才之板凳深度,即是明日江西科技之厚度。
我们致敬改革者。“一点就办”的“赣服通”“赣政通”,让江西“掌上办”事项数量、证照种类、跨省数据居全国前列,也让更多的江西人在疫情之下,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便利,成为改革坚定的推动者、自觉的践行者。“法媒银”平台、河长制、林长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井冈山脱贫攻坚机制、余江宅基地制度改革、萍乡海绵城市建设、新余“党建+颐养之家”等一批江西改革,人人参与又惠及人人,成为2020年最为澎湃的前进力量。而更为深远的改革正在全力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四最”营商环境将为江西未来的发展开拓最为广袤的空间。
我们要特别致敬年轻一代。昨天还是父母手中的“掌中宝贝”,今天就成为护佑他人生命的“战地天使”。2020年,年轻一代仿佛一夜长大,主动请战、披挂上阵,不计报酬、攻坚克难,奋战在抗疫一线,穿梭在乡间街头,服务在社区卡口,有苦不言苦、有难不畏难,以稚嫩的肩膀扛起时代担当,演绎了一幕幕青春无悔的动人篇章。在这场与疫情的殊死较量中,我们从青年一代身上看到了生死考验面前的从容与担当,看到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的赓续和传承,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2020年即将画上句号,这是极为不易、极不寻常的一年,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每一位战士,都在砥砺中得到成长,每一位答卷人,都呈上了合格的答卷。4600万江西人,4600万奋斗者,在这个特殊的年份给历史留下了生动的注脚,给未来带来了深刻的启迪。
江西,将以这样的姿态和状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让我们拥抱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