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社区治理从一个晾衣区做起

  曹诚平

  笔者居住的城市有一个老旧小区,由于房子间距小,阳台小,加之背阴,居民平时晾晒被子等大件衣物时十分不便。去年,这个小区选择日照较好的场地,划设了公共晾晒区,既方便了居民晾晒衣物,又结束了小区“万国旗”乱挂的局面。一个小小晾衣区,暖了居民心。

  弄堂小巷,事关人心;家长里短,皆是民情。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在基层执政为民的支撑点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提升社区治理水平,除了党员干部自身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外,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是关键。要在帮助群众实现小心愿、解决小问题、提升小幸福的过程中,拓宽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渠道,让社区治理工作更有民生温度。

  笔者曾采访过一个小区,这个小区组建了上百人的志愿者队伍,每天在小区开展安全巡查、邻里守望等服务。为孩子打造一间活动室,让他们4点半放学后有去处;为老人量血压,让他们的健康多一分保障;下雨天,看一看车窗是否摇上来;冰冻天,看一看水表是否防护好……提升居民幸福感,就是要从做好一件件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事开始。人民群众也是从自身小事解决的过程中感受党的温暖,理解党的宗旨。

  只有把群众的小事解决好了,群众才会关心和支持党和政府的大事,反之,工作就会遇到阻力。笔者居住的城市去年“创卫”时,有一个小区的居民总是垃圾乱扔,车子乱停。有“创卫”干部指责居民素质差,但居民反过来抱怨:“小区只有十几个垃圾桶,也没有优化设置停车位。管理一团糟,居民好习惯如何养成?”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党员干部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做,既是一种工作作风,也是一种工作方法。建设有温度的城市,应从建设有温度的社区开始。建设有温度的社区,应从架设一个晾衣架这样的点滴小事做起,在提升社区温度的同时,也调节着人心的温度,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头版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
   第04版:天下
   第05版:视线
   第06版:专题
   第08版:民生
   第09版:文化赣鄱
   第10版:井冈山
   第11版:品鉴
   第12版:公告
关爱多一点 守好养老钱
社区治理从一个晾衣区做起
完成了核查 低保有着落
不动产权证 终于开始办
安装发电机 送来“救命电”
各方齐帮扶 困难户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