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兴旺 文/图
喜欢古字画的我省读者有了新的“打卡”地——明清以降江西65位名人的70件字画真迹,4月16日始在省博物馆四楼展厅展出,展期至6月8日。这个名为“西江流韵——江西明清以来书画特展”的展览,是省博物馆新馆落成后的首个书画展,也是该馆以馆藏书画为基础策划的第一个原创展览。展品大多为省博物馆馆藏品,还从故宫博物院借展了10件重要展品,涵盖了费宏、严嵩、夏言、八大山人、闵贞、阮元等明清名家作品。展品跨越500余年历史,从明代中期到近现代江西文人书画,其中不乏专业书画家作品,且绝大部分为首次对外展出,很值得古字画爱好者品赏学习。
以往多见的展览,要么是书法展,要么是画展,将书法和绘画合在一起展览,往往显得杂乱。而这次“西江流韵——江西明清以来书画特展”却给人繁而不乱之感,展品精选了从明代中期文人书法到近现代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名家书画作品,布展总体上是以年代先后为序,即分为“明月入怀——江西明代书画缀英”“清风徐来——江西清代书画选粹”“西风东渐——江西近现代书画汇观”三个部分,但又并非纯粹地以时间为主展轴,而是在大的历史背景下,着重体现书画家之间的内在联系,考虑了地域关系及地方画派(如西江派、东湖派)、画种(山水、花鸟、指画等)、学术(乾嘉学派、金石派)、家族传承及并称齐名(如西江四戴、南州三公、江右两名士)、风格思潮(晚清遗老、学衡派、革新派)等各个方面来阐述江西明代中期以来书画的风格特点与艺术高度。整个展览的布局与叙事条理清晰,体现出策展者专业的策展水平。
古代文人,往往擅长绘画或书法。此展所选取的作者范围,以文人居多,也有八大山人、郭诩、吴宏、闵贞、万上遴、罗牧、李瑞清、陈师曾、王云、傅抱石等职业书画家;以江西籍为主,为体现书画家之间的内在关联,也兼顾一些曾活动于江西的名宦、学者等,如乾嘉重臣、江西巡抚阮元,在江西多地任知县的清代金石书画家赵之谦,他们的书法开一代书风,在江西乃至全国均有重要影响。
明清名家孤品、代表作品首次亮相,无疑是此展的最大亮点。譬如,费宏、严嵩、夏言三人均为内阁首辅,是明代“朝士半江西”的写照,他们均工书法,其中夏言尤以诗文词曲著称于时,他们的信札真迹(图①),不仅让我们近距离欣赏其墨宝,还可通过信札内容了解当时人们之间的交往;集合了明初胡俨、周忱、杨士奇等众多阁臣的《赠况钟复任苏州赠行倡和诗卷》,全长超过9米,观众可一览其全貌,极为难得;八大山人弟子万个作品世所罕见,此次展出了其代表作《松鹤图》。
能在中国书画史上留得住的书画家,必定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八大山人等职业书画家的作品集中展示,也是此展的一大亮点。
展出的八大山人朱耷的画作《杨柳浴禽图轴》《山水图轴》,均为作者晚年成熟期作品,分别是水墨花鸟和山水的精品之作。八大山人68岁时的草书作品《时惕乾称》(图②),纸本,横80厘米,纵37厘米,落款“癸酉之冬日,为得中年社兄书。八大山人”。“时惕乾称”,出自《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注疏卷》“故乾乾因时而惕,虽危无咎矣”。“时惕乾称”或可解释为时时警惕,遇到危险而无惧。也可解释为珍惜时光,即成语“朝乾夕惕”的出处。此作为八大山人典型风格,即中锋运笔,笔画粗细一致,细劲圆润,柔中见刚,开一派书风,对后世影响极大。
此外,明代中期画家郭诩,擅画人物,展出的《寿星图》体现了其兼工带写的艺术特色;“金陵八家”之一的吴宏与“扬州八怪”之一的闵贞分别画景、写人,景致笔墨雄阔,人物奇纵超逸;江西分宜人、曾任清宫画院待诏的万上遴,其《山水》八条屏(图③)蔚为壮观,构图讲究,笔法精致,意境幽远;近现代美术教育家、江西修水籍陈师曾的《花卉》立轴,以对角线构图,墨色淋漓,诗书画合璧,可见作者深厚学养。
清代科举取士,对应试者的书法有颇高的要求,即书法不好,根本无缘考中进士进入官场。此次展览的作品作者,可谓清代江西籍状元、进士大荟萃。彭元瑞、李宗瀚、鲁琪光、刘廷琛、李瑞清等人的书法水平之高,令今天大多数所谓的职业书法家汗颜。他们的作品集中展示,是本次展览的又一亮点。
李宗瀚,乾隆五十八年进士,江西临川人,寄籍广西桂林,官至工部侍郎。其书法当时被称为“继张照、王澍而三”,并受到曾国藩的极力推崇。这件行楷书中堂(图④),字体冲淡平和,而内含清刚之气,平矜释躁,雅步雍华。其章法疏朗,字字独立而气韵生动,自然让人想到唐末五代时期杨凝式的《韭花帖》。
江西南丰人鲁琪光,同治七年戊辰科进士,任山东登州、济南知府,文章道德,冠绝一时,尤擅书法。“乞书者积纸盈屋,日挥数十幅”,竟然连朝鲜、日本人士都以得其零缣片楮而为宝。这副对联“有农服畴务兹稼穑,惟士佩德若彼蕙兰”(图⑤),因为是赠送给父辈年伯“厚斋”的,自然是怀着恭敬之心的精心之作。其笔力遒劲,字型中宫紧凑,笔画飞动潇洒,是其典型的行书书风。
乾隆年间的湖南巡抚杨锡绂,江西清江(现为樟树市)人。其虽不以书法扬名,然其书法水平也不低。其墨迹传世极少,除这幅展出的行楷中堂(图⑥)外,笔者还在省内一藏家处见过其一幅楷书中堂。这两幅作品字法、笔法相近,同出一人手笔无疑。
江西奉新人帅念祖,雍正元年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他是清代画家,工山水、人物、走兽,尤擅长指画(以手代笔,蘸墨作画)。展出的其一套《人物图册》,人物形象生动,笔触精微细腻,构图讲究,赋色清雅。其苔点和树干苍浑沉厚,呈现指画效果。
指画开派人物是清代辽宁铁岭的高其佩,其弟子众多,有“指头画派”之称,在清代绘画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帅念祖与高其佩同生活在雍乾年间。本次展览之所以展出了高其佩一件指画作品,或许是考虑其与帅念祖有同为擅长指画这一关联。两人作品300多年后在南昌一起展出,可谓一次跨越时空的聚首。